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张乾琦:慢悠悠地拍摄

张乾琦:慢悠悠地拍摄

分享

2017国际城区影像节摄影单元的玛格南大师讲座近期迎来第三位主讲嘉宾,他就是玛格南唯一一位华裔摄影师张乾琦。

玛格南唯一华裔摄影师张乾琦。

2017国际城区影像节摄影单元的玛格南大师讲座近期迎来第三位主讲嘉宾,他就是玛格南唯一一位华裔摄影师张乾琦。近日,张乾琦做客深圳大学,通过三个短片呈现自己的创作脉络。以拍摄节奏慢悠悠著称的他,一个项目的完成动辄几年,而无论是做讲座,还是接受采访,他始终保持着这种慢悠悠的风格。没有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却偶有幽默自嘲的惊人之语。

全世界搜集摇篮曲

从2001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正式成员开始,张乾琦被冠以玛格南唯一华裔摄影师的头衔,至今,他仍然是那个唯一。事实上,加入玛格南,源于更早的1995年,谈到这段经历,张乾琦说,“有两位摄影师推荐我加入,我就把我的摄影寄过去,在2001年,这两位摄影师其中一位打电话跟我沟通。”从玛格南的预备成员到正式成员,张乾琦经过了6年的考察,他说,“事实上,当你成为正式成员之后,你可以完全放下摄影,没有人会管你。但据我所知,没有人这样做,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摄影就是自己一辈子要做的事。”而对于张乾琦,摄影更有着独特的意义,“一个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幸福的事。把摄影拿掉,生活也没有剩下太多。我从摄影里得到很多。摄影不止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乾琦以大巧若拙的视觉构图,“慢悠悠”的拍摄节奏,触及现实生活中私密、敏感的一面,如婚姻制度、美国唐人街的移民生活等。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锁链》和《唐人街》,探讨的主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和聚合”。首次来到深圳,张乾琦带来的不是他知名的摄影图片,而是最新创作的三部影像作品。其中短片《在路上》延续了关于离别的话题,这是张乾琦最新作品《倒时差》的一部分。这一次,张乾琦把镜头转向自己身边,“因为摄影的关系,我需要不停地移动,这个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短片中贯穿始终的音乐,是张乾琦为自己的孩子收集的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摇篮曲,“因为摄影的关系,我常常需要出去。我一直在想对两个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后来我每到一个地方,就请当地的妈妈唱当地的摇篮曲,累积了大概20多首。”这个短片展现了张乾琦作为父亲的一面,他这样形容孩子对自己的影响,“有孩子之前,我就像一个断线的风筝,而有孩子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一部分的故事是我自己

张乾琦摄影作品。

关于“聚散离别”始终是张乾琦创作的主题,他最知名的《唐人街》系列,从1992年延续至今,长达25年的创作,至今还在继续。“1992年去唐人街之前我就听过读过很多唐人街的新闻故事。后来我有一个奖学金刚好可以过去几个月,就去了,让我更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后来我慢慢觉得其中有一部分的故事是我自己。我在美国待了21年,移民一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到那里之后更能够体会他们的感觉。绝大部分在美国的华人不讲英语,就像我在奥地利的时候也拒绝学当地的语言。”

从早期的《链》到后来的《唐人街》,现在的《倒时差》,张乾琦的创作环环相扣,始终围绕这一个主题。“我在唐人街碰到很多福建来的移民,他们每一个人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让在家里的家人下一代能过得好一点。这个系列目前我还在做,其中有近20个家庭现在还有联络,这个计划还在进行。”

张乾琦强调,如果一个主题你可以坚持下去,那么其中一定要有你自己的部分。“我拍摄的主题一开始可能源于好奇,但要能够持续做一个主题,那就已经不是好奇心能够维持的,一定有一个是来自于自己的部分。你要找到自己的语言,你为什么要这样或者那样,这与你要找到一个对的方法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张乾琦摄影作品。

搭上用胶卷的末班车

从最早的黑白摄影到彩色摄影,从胶片到数码再到现在的动态影像表达,张乾琦的创作形式一直在变。对于不同的创作方式,张乾琦都喜欢尝试,“我个人觉得我很幸运,搭上了用胶卷、胶片的末班车,一直到后来的数码。后来做视频时变成这样,一个人同时要做音频、视频,要拍平面影像、流动影像。刚开始不知道要怎么做,但做得好的时候,其实很吸引人。”

张乾琦的最新创作是三个还未完成的短片,短片涉及到三位母亲,第一个是张乾琦的妈妈,第二个是一个欧洲难民的母亲。张乾琦在深圳放映了他拍摄母亲的作品《非战之战》,“我妈妈在山里出生长大,只读了两年书。之所以会做这个,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受邀做一个跟冷战相关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声音,“声音比影像更立体,在影像3D或者VR之前就已经很立体了。”而拍摄这些影像和拍摄照片显然不同,“你要拍照、要录像,要录音还要收音,还要做后期。”对于张乾琦来说,这显然是新的挑战。

张乾琦摄影作品。

[责任编辑:李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