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腹部有长段铭文的四十二年逨鼎(局部)。
上个月,深圳博物馆迎来年度大展“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该展由深圳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馆主办,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渭滨区博物馆协办,几大博物馆联手,共展出各类青铜文物182件/组,重量级展品众多,有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7件,其中一级文物40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展带铭文的铜器有87件,器物造型奇特、纹饰华丽、工艺复杂、铭文丰富,代表了西周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让深圳市民大开眼界。那么,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和神秘的铭文究竟代表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贴近文物、放大局部,一起来看明白通透。
纹饰可以用来断代
近些年,我们从很多探险小说中总能看到青铜器的身影,在这些虚构文学作品中,青铜器总是扮演着能够通灵的神秘角色。这大概是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所致。商周之后的1000多年里,青铜器都以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著称,从而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神秘氛围。
青铜器上的纹饰,最早从夏代晚期开始出现。早期人类社会,人们对于大型动物十分惧怕,于是在青铜器上刻画出饕餮、夔龙等猛兽的动物纹饰,期盼得到神力的庇护,驱妖除魔。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在与动物的争斗中逐渐取得了主动地位,将龙、凤视为吉祥神物,于是饕餮、夔龙纹逐渐减少。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中凤鸟纹大量出现,从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称之为凤纹时代。此次展出的户卣上就能清晰地看到凤鸟纹。
商代的青铜器以动物纹为主,到了西周,由于对于奴隶制社会“天命”的论断开始动摇,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成实用器具,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由此迎来了青铜器纹饰的变革,神秘的鸟兽纹饰逐渐减少,代之以简洁抽象的几何纹饰。常见的有波曲纹、蕉叶纹、窃曲纹,可以视为兽纹的变体。比如重环纹就是一种形似龙鳞的纹饰,西周晚期的代表性青铜器毛公鼎上就只有一圈重环纹。而此次在深圳展出的四十二年逨鼎上我们可以看到波曲纹。
纹饰不仅对当时有价值,对后世也有着重大意义。由于不同的朝代所偏好的纹饰不同,因此纹饰也成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进行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