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我在深圳图书馆修古籍”

“我在深圳图书馆修古籍”

分享

上周末,这批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学生正式“毕业”了,他们亦成为深圳图书馆首批古籍保护与宣传文化的义工

 

古籍修复技术班学员在学习修复技术。

古籍修复技术班学员在学习修复技术。

  不久前,讲述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圈粉无数,很多人看了心里直痒痒,都想去试试身手。但文物珍稀,一般人并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别提亲身体验修复的工作了。但是有一样东西,可能许多人都曾收藏或遇到过,那就是数量庞杂且散佚各处的古籍。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古籍是研究历史中不同社会面貌、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其材料自身的原因,保存条件和预防性措施不能尽善尽美,天灾人祸多不可防,古籍损坏在所难免。因此,古籍修复在其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6月,在深圳图书馆,就有这么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他们用半年的时间学习一门“手艺”——古籍修复的技艺。就在上周末,这批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学生正式“毕业”了,他们亦成为深圳图书馆首批古籍保护与宣传文化的义工,在读书月期间的每个周末,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由深圳图书馆举办的古籍修复与保护体验日等活动,向更多的读者传递古籍保护的正能量。

  半年,成为一名“修书匠”

  昨日,在深圳图书馆的二楼中厅,数十名读者安静地排着队伍,等待着碑帖拓片、雕版印刷、线装书制作的体验。虽然只是简单的印刷与装订,但体验者们无一不小心翼翼,生怕弄破了纸张。“把这条线剪成书的七倍长度,再穿针。”来自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国学班的大二学生翁晓华轻声提醒,手把手地辅导着面前的体验者进行一本线装书的装订。翁晓华正是深圳图书馆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中年纪最小的学员。

  其实,深圳图书馆对古籍保护与修复的宣传早已有之,不仅多次举办古籍知识讲座和古籍文献展览,这些年还频频举行古籍修复文化体验。2014年,作为“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提升计划”四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深圳图书馆就在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帮助下开始了专业古籍修复室的建设,对馆内不同级别的古籍逐步开展抢救性修复。

  古籍修复室的工作人员李璟介绍,今年5月深圳图书馆发布了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周末班)的招生通知,仅在短短两周时间内,报名的读者就超过了250人,而首批参与古籍修复培训的这20名学员,都是经过简历筛选、基础知识考察和操作评估等重重关卡脱颖而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6月到11月这半年的学习中,这些学员通过45节课时,从古籍修复的理念、原则、流程和工具等到具体的实践操作,更深入地了解了古籍修复的步骤与方法。期间,他们还曾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学习滴补法和染纸法。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