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观看多媒体艺术展
新媒体艺术在深圳大有作为
从此起彼伏的新媒体艺术到深圳新媒体艺术节,从国际化的teamlab掀起全城热点到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深圳新的艺术看点。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策展人李振华认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而深圳拥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在未来可以作用于新媒体艺术创作。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策划人三三德认为,深圳的有趣在于它在中国此刻的创造力语境中呈现出一种极其活跃的全民姿态。这座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区块文化的多样性、艺术家关注方向与来源的多元性,创作过程中反复更新的变化都可以呈现。
深圳在科技创新上迅猛发展有目共睹,对新材料、新媒介的反应非常迅速,自带强烈“科技”基因,这对于高度依赖科技的新媒体艺术来说,是一张“王牌”。艺术家林欣认为,深圳完善的供应链背景以及这个城市的新锐气质,都让媒体艺术家认为这里应该是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大本营。艺术家郑达表示,在深圳极具中国样本的科技生态中来展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对科技与媒体社会的反应,也是知识创新和社会实验在现实中的建构。
有专家认为,新媒体艺术与生俱来的科技特征让它在创作形式上拥有与人互动的属性,这让大多数作品既有趣又好玩,这对于年轻人口占据很大比重的深圳来说,更容易被接受。
记者观察
艺术是一面镜子
当我们还沉浸在科幻惊悚片《银翼杀手2049》里所展示的,未来仿生机器人会生孩子的剧情设定中;当我们仔细观察夜晚下的深圳,霓虹弥漫,高楼林立,恰如《攻壳机动队》中所展示的赛博朋克风格;当我们越来越多与电子产品形影不离,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快捷,乃至焦虑时,新媒体艺术的时代已经来临。
科技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美国人正在准备登陆火星;机器人索非亚成为全球第一个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普通人也完全被科技所支配,完全无法脱离手机,没有网络分分钟产生焦虑。每天在线的时间从原来的几小时到现在只有睡觉的时间不在线,现在还有了用虚拟现实来绘制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科技对生活对未来影响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多地走进美术馆。通过精密制造的机械装置、看完挑战感官的影像,还有各种让密集恐惧症hold不住的数字技术,比起过往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更偏向装置、综合材料与新材料和媒介,也更容易让观者“不寒而栗”。
记者见过的多数新媒体艺术展都不约而同地让人产生一种“焦灼感”,对于深不可测的未来,机械伦理的丧失,人工智能潜在的危险等等心理,很容易让人坐立难安。更关键的是,这些作品,如果你不依托于简介或者导览,简直与“天书”没什么两样,观众很难找到观赏的切口。它们在形式上有一堵高墙,似乎在暗示着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看似咫尺,实则千里。
这让人想起了美国著名诗人爱伦坡的名句:“一切所见所感,皆如梦如幻如泡影”。
如果说,在美术馆、画廊和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更偏向从艺术角度阐述科技的冰冷与变幻莫测。那么,科技影响艺术的另一路径则是新媒体艺术的商业化。teamlab以科技与艺术相结合,通过新媒体表达审美可以说独辟蹊径,还有把声光电统一到艺术作品中的James Turrell色彩系列,它们有各自的美学特征,强调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
艺术的呈现关乎一个时代。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一个未知的时代,一个对未来充满巨大悬念的时代。艺术家从自身的艺术经验出发创作出新媒体艺术作品,无论是冰冷的还是温暖的,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是一面镜子,希望引发对人与科技之间关系的思考。(记者 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