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揭秘在央视春晚亮相的《丝路山水地图》

揭秘在央视春晚亮相的《丝路山水地图》

分享

今年央视春晚,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在业界引起轰动。

内容:彩绘地图的典型代表

《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这幅规模宏伟,绘制精美的《丝路山水地图》,足以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中世纪世界地图《加泰罗尼地图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混一图》(1389年)、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所藏朝鲜李朝太宗二年《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年),以及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所藏《毛罗世界地图》(1459年)等世界四大古地图相媲美,说明在16世纪初期,中国人的世界地理知识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些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古代制图史上的飞跃。隋唐时期,制图之风大盛,隋代的《区宇图志》,唐代的《十道图》《元和郡县图志》《海内华夷图》等著名地图相继问世,可惜今日无传。

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如明万历十八年所绘《河防一览图》等。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因为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与地图绘制同源,绘制地图时常常不讲究科学性与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尺幅涵盖较大的地图,因此一些绘制精美的地图甚至被列入艺术品,如唐代学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收录的《洛阳图》等。比较实用的地图如军用驻防图等则比较准确科学,如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张绘在缣帛上的汉代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第一幅图为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图,第二幅是驻军图,第三幅为城邑图。从图面来看,它们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制图传统,地理标识相当精准,表明当时地图的绘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缣帛之上作画始于先秦时代,到两汉魏晋时期,缣帛成为中国地图绘制的首选材料,而其主要形式就是卷轴式。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蒙古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技法:主流青绿山水画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图中所有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个别城邑画有中国式的城门楼,如哈密城;城中还画有象征民居的房屋。一些重要的建筑或地名,如撒马尔罕城外的著名的天文观测建筑望星楼也画成中式建筑。图上山川秀美,林木葱茏,道路逶迤其间,将一个个都邑连接起来,每个都邑的上方或旁边基本都标有汉文地名。《丝路山水地图》的画面中虽然没有画出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人物、动物形象,以之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和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却画了很多的人物、动物形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阿拉伯长袍装束的人物形象。画面中的人物或手牵骆驼,或背负行囊,或骑马行走,或席地而坐,面前放着酒壶和酒杯;或在树荫之下乘凉;衣服则有红、白、绿、赭等色,有的地方还画有伊斯兰风格的野地帐篷,有人物出入其中。相关的文字材料则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相当透彻的了解。

《丝路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虽然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在宫廷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丝路山水地图》主要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绘制,用青绿画法,着色浓郁,装饰性强。因为使用矿物颜料,虽经历数百年而色泽鲜艳夺目,几乎不减当年。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朝代。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当时的航海奇迹,为我们留下了《郑和航海图》,全面反映了明帝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而这幅规模宏大的《丝路山水地图》,则生动反映了明代中期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