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文博会满京华艺象分会场:一封来自民国的邀请函

文博会满京华艺象分会场:一封来自民国的邀请函

分享

5月11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满京华艺象iD TOWN分会场将于14:30开幕,《摩登与传统之变---高小龙先生民国画刊收藏珍品展》也将同时开幕敬邀每一位对民国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亲赴现场。

5月11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满京华艺象iD TOWN分会场将于14:30开幕,《摩登与传统之变---高小龙先生民国画刊收藏珍品展》也将同时开幕敬邀每一位对民国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亲赴现场。

作为艺象分会场的首场重量级活动,将有多名文化艺术届名人到场,本次展览以高小龙先生近现代出版物(杂志、画报、艺术摄影书刊画册等)藏品为基本陈列,以中华文化的现代境遇为主题,以图像表达为基本展陈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二十世纪中国人对待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态度和美学表现的变迁,梳理中华文化因应时代需求所做出的自我调适和扬弃的历史进程,为今天大力倡导的中华文化复兴的主流价值观提供一种其来有自贯彻始终的文化境鉴和文化自信。

部分展品

开幕当天下午19:30分,高小龙先生将与到场嘉宾围绕《二十世纪初新型画报对中国城乡社会人文生活的写照》展开深入的思想碰撞。

如何抵达艺象?

【自驾】直接导航“艺象iD TOWN国际艺术区”,

【公交】市区公交可直接抵达葵涌中心,葵涌中心转车十分钟即可抵达艺象iD TOWN国际艺术区。

深圳市区-葵涌中心可选乘:

1)H92(往大鹏方向)上车10元,葵涌中心下车。

2)E11(往南澳方向)上车10元,葵涌中心下车。

3)E26(往大鹏方向)上车10元,葵涌中心下车。

葵涌中心-艺象iDTOWN 前往葵涌中心对面站台转乘968B(官湖方向),满京华艺象下车。

 

附:参展收藏家高小龙,展览学术主持胡新亮两位所撰写的关于本次展览的文章。

致敬民国画报人

高小龙

七年前,也是从深圳开始(2011年),我将我所藏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印刷出版物,做过一次集合,创办了“故纸温暖—民国最美图书典藏展”,并先后在中国若干一线城市做过巡展,收效甚隆。

时隔数年,我在种类庞杂的藏品中单领出大型画报期刊一支,重启这个专门的展览,自清末至民国年间出版的所有画报期刊类出版物,一直是我后来偏重的收藏主项,也是缘于个人爱好和职业故,我独钟一切以影像为媒的历史叙述,我以为了解一个与我们相去甚远的时代里的种种,相较文字和器物所能证明的真相,自照相术发明以后,有意或无意间,人们以影像抓取和呈现的任何一个瞬间,留存至今日,定睛看,总是比其它形式记录的历史实况,可能更加接近原貌。

现代画报在中国的出现,无疑是中国从古老社会形态迈入新时代中形成的都市文明的产物,从清末民初以绘画为主要手段表现社会见闻及传播文化知识内容的画报,发展到以大量的摄影图片为画报主要内容呈现形式,这类代表新时代的画报,开本阔大,纸张质地豪华,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等等,以影像直观化的信息传播形式,全面而丰富地给读者展现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热点,人文世相,科学新知等等,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渐次诞生了这样一批公众影响力巨大的大型城市综合文化类画报杂志,这其中的主要代表性刊物有《良友》画报、《时代》《中华》《文华》《大众》(梁得所主编)《美术生活》《中国生活》画报等等。现代摄影术的实践,给中國人对话世界,对话自己,打通了管道,扩宽了可能性。

1932年,画报界的龙头老大《良友》画报,以创办人伍联德发起,主编梁得所等一批有识有志之士,组成了一个在当时轰动中国的“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他们走遍中国大部分地区,以摄影的行为,积数万张照片的成果,记录,观察,梳理,帮助了当时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从历史,地理,社会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完成了一次庄严而虔诚地自我观看,自我发现,自我珍视地文化自觉,“人患不自知,国族亦然”“通达国情,深知民瘼”《良友画报》当年累计出版画册巨著《中华景象》《中国大观》《锦绣中华》等,就是在这样一种“使命感”的驱使下,最终形成的隆而重之的总结,给当时国人的观感和内心的文化自省和自醒,还有国家面临外侮日甚之下,国人需当起自强自重之大义,均带来相当的警醒和震撼。

以往观看民国旧画刊,多聚焦于那个积贫积弱时代里的另一面,一种告别封建王朝之后焕然一新社会环境里的创造和建设,开放和摩登的一面,五四以降,国人心中确实也暗自铺排下许多的“新”价值观,《故纸温暖》展收官停办这些年,我个人也有对十多年来关注近现代历史某些层面上的综合反思,隐在那个时代摩登之下的稳稳的中国传统人文风貌,也变得格外具有一种坚韧的魅力。

这次展览的主题之所以取名“摩登与传统之变”,我意在与我的新老朋友们分享我的这种心得、或曰迟到的发现,我会与之前的所有“故纸温暖”展稍有不同,就是通过我和我的策展团队刻意筛选出来的这批民国画刊藏品,经过有所指的展陈方式,看到我这些年在某些观察上的幡然所悟,看到民国一代画刊编辑出版人们,是如何用现代社会摩登都市文化的形式,来引导中国人厚待自己,敬畏先贤,也看看这些当年风流时尚的媒体人,对待我们自己的民间社会,民族文化,那一份质朴的温情。

我和我的朋友们大约有这样的一个共识,一百年来,摩登与传统两造长期“二元对立”的关系需要建立新的认识论,中华传统与现代世界文明要寻找更多互相依附,各取其长,彼此形成一种二元并立的存在,这一次的展览,展品少量而精确,展陈简明而深远,若能通过这些旧画刊里一张圖片,一个人的表情,一行文字,一幅笔触典雅的插图读出这样的信息:八九十年前,中国一群有心有义的画报人,在那个特殊的新文明的启程阶段,为从传统到现代过度中的中国人,为摩登时代里中国人的优美传统,做过了这些了不起的努力和贡献,然后对他们在他们那个时代的一切勇敢和腼腆的作为心存尊敬和理解,这便是我做这个展览所要达到的目的。

摩登之眼 传统之境

胡新亮

本次展览的主题,切于摩登与传统之间,它通过图像的方式,对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戏剧性的文化变迁做一呈现,我以为是极有价值的事。

摩登(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宏大主题,而如何应对与处理这一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实践面向。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这是一段逃脱不掉且带有时代痛感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以多种形式,作为艺术和历史的文献保存了下来。这次展览便是要将这些文献展示出来。

展览中的《良友》画报是二十世纪中国画报界的巨擘。它以现代摄影术与印刷术为技术基础构建自己的现代性,使之成为摩登都市空间的一份子。即便如此,随着1932年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的展开,《良友》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文化自觉。1934年出版的《中华景象》就是此一自觉的成果。

作为良友影像出版的序列,我们特选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良友在香港出版的大型画册《锦绣中华》,作为中国人文化自觉的延伸表达。在异域他乡的无尽乡愁中,这本画册是侨居海外的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与致敬。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出的画报画册,是将本有的文化传统,化入崭新的形态。事实上,观者在观赏的过程中,看到的不仅是摩登与传统的对照,而且是当下自我与文化历史的对照。摩登与传统的张力,依旧体现在我们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反观我们的精神历史,认识摩登与传统的共生关系,从中获取崭新的力量,或许是今日文化建设的最好支撑。

展览中的画报画册,经过岁月的淬炼简选,都是我们的文化先贤们杰出的创造。而将它们搜集起来,则是高小龙先生之功。我承高小龙先生之托,介入到此次展览,有幸阅览众多的藏品。那一页页故纸,在历史的风尘中满怀家国之思乡愁之念,神采风华依旧,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传承的信念

摩登与传统所激发出的文化创造的热情与动力,我想,正是我们这次展览所期待于今日的。

 

[责任编辑:汤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