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春节行情”之后,市场普遍预期其收益率水平将开始回调,但据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全国保本型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年收益率突破5%的高收益产品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家银行理财新品加速出炉,再加上全年资金面偏紧概率较大,今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的“动力”十足。不过,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效应或将在2018年逐步显现。
理财市场迎来“春天”
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了春节的短暂“低迷”期后,在3月开始将迎来“春天”。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全国261家银行共发行了1794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9%,与2月整体平均收益4.88%相较,开始出现了向上的端倪。
记者在走访理财市场后发现,各大银行在节后推出收益率破5%的产品已成常态,甚至超6%收益的产品也重现江湖。由工商银行推出的名为“安享长盈”的专属理财产品,起投金额为10万元期限1825天,收益率高达6.1%;民生银行的“非凡资产管理”系列中,60-90天的多款产品收益也达到了5.4%。
“春节之后货币市场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利率出现下行趋势,不过在央行削峰填谷式的货币政策之下,流动性维持相对平稳状态,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波动也会比较小。”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告诉记者,从全年来看,资金面偏紧的概率较大,市场利率整体仍在走高,所以今年银行理财收益率相较去年仍会继续上升。
理财产品逐渐“变脸”
在不少银行人士眼中,2018年既是收益率上行的“大年”,同时也是资管市场悄然“变脸”的一年。2017年11月央行发布的资管新规,明确未来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作为资管行业的“老大哥”,虽然,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目前还未发生大规模明显调整,但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的净值化转型或将在2018年逐步显现。
事实上,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在去年已然开始迅猛扩张。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全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0721款(若不考虑2017年之前发行,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存续的开放式产品),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189538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183款。与2016年相比,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56.27%。
“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大多数银行理财的购买者都属于风险厌恶型,不仅不能承受资金亏损的情况,甚至对于收益波动也不太接受。这也迫使银行需要在调整期内解决净值型产品发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系统建设、估值方式等,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投资者教育。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净值型产品可能会将部分风险让渡给投资者,但并不意味着其收益率就有所下降。净值型产品的风险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估值方式上。目前摊余成本法仍然是主流的估值方法,基于此方法估值的净值型产品,其净值波动幅度较小,整体收益较为稳定。“未来,银行系净值型产品仍将保留银行类理财产品风险偏低、收益相对稳定、流动性选择多样化的特点,足够满足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