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天网”筑起铜墙铁壁 监测深圳24.4万家类金融企业风险
2018-05-04 08:4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金融天网”筑起铜墙铁壁 监测深圳24.4万家类金融企业风险

人工智能朗读:

面对新兴金融业态的草莽生长,深圳已筑起“铜墙铁壁”。昨日,深港澳金融合作创新联席会第六次会议在深圳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深圳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已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测我市24.4万家类金融企业风险情况。

深港澳金融合作创新联席会已成为深港澳三地共商金融合作发展的平台与桥梁。香港金管局、香港财经事务库务局、香港证监会、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香港交易所、澳门金管局、中央驻深金融监管部门、深交所、前海管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深港澳三地金融机构70余位嘉宾、行业代表出席了昨日的会议。

严守金融安全底线

“近年来,各地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迅猛,风险防控的形势较为严峻。”市金融办主任何晓军介绍,为解决新兴金融业态无监管系统、无监管数据、风险底数不清的问题,深圳市金融办率先搭建地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将其打造成为地方版“1104”工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

系统采用领先的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地方金融企业的备案登记、数据报送、风险监测、协同处置等,实现对新兴金融企业全面的监管。系统已于2017年底上线试运行,目前已覆盖小贷公司、交易场所、P2P网贷等业态,下一步将逐步涵盖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行业。

同时,为落实地方政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职责,市金融办开发建设了深圳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充分融合互联网公开数据、政府行政资源数据、公安数据、银行数据及信访、投诉举报等信息,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筛选出与企业非法集资风险相关的指标,构建“海豚指数”,及时动态预警高危风险企业。

此外,市金融办还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了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利用大型互联网企业优势进行涉众金融风险预警。目前,上述平台已上线运行,全方位实时监测我市24.4万家类金融企业风险情况,实现“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固化证据、判断趋势、及时干预和联合打击”的一体化工作服务机制。

双创投融资平台为企业“输血”24.37亿元

深圳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需求巨大。何晓军介绍,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金融办牵头搭建深圳市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力图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局。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有序引入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小贷等金融企业,促进金融资源引导和整合,推动产融良性互动,为深圳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

其次,收集并充分挖掘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沉淀的企业财务及行为数据,建立有效的地方性高新企业信用数据和评估体系,推动深圳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夯实企业融资基础性工作。

三是运用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创新要素的整合与共享,实现金融服务的高效对接,解决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对接效率。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注册企业总数1.67万家,注册金融机构数111家,企业需求发布300余项,已解决需求金额24.37亿元,得到业界广泛认同。

同时,自2005年起,深圳在国内率先设立“金融创新奖”。先后约2000个项目参与评选,共435个项目获得奖项,共计颁发奖金超过1.6亿元。该奖项极大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和热情,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并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引领了行业改革和发展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金融集聚力

“在自强肌体的同时,深圳金融业将积极融入深港澳金融圈。”何晓军说,以深港、深澳金融创新合作为抓手,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机构协同、金融市场对接、金融产品互认、金融基建互通、金融人才互动,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转、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持续推进深港澳金融创新是重要环节。”何晓军表示,深圳将稳步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助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全力推动在跨境信贷、跨境个人投资、跨境资产管理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逐步打通本外币、境内外、在岸离岸市场之间的对接合作,强化人民币跨境流通主要渠道的功能地位。探索加快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争取先行先试更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战略全局意义的深港、深澳金融合作项目。

金融机构往往具有“高地”聚焦效应,为此深圳将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支持港澳企业在深投资设立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更多深圳企业依托香港金融市场走向全球。高标准推进前海国际金融城、福田金融街建设,打造境内外金融机构品牌集聚区。

同时,将进一步健全金融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深港合作会议、粤港澳金融合作联席会议、深澳特色金融专责工作小组等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深港澳金融合作季度会晤机制;大力探索深港澳三地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合作,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地方金融监管治理,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记者沈勇)

[编辑: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