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金融>金融生活>

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

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上周五,央行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披露,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升,结合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

上周五,央行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披露,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升,结合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降杠杆防风险压力,以及改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追求,资金成本或总体保持稳中略升态势。

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升,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上行21bp,票据融资利率上行35bp,房贷利率上行16bp。金融机构超储率回落至1.3%,处于低位区间,叠加金融严监管下表外转表内趋势明显,推动贷款利率走高。

今年4月,央行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市场解读为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此次货币政策报告再次强调,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在阐述下一阶段工作思路时,央行也强调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季度情况显示,一方面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上浮,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缓冲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另一方面非标、通道融资被全面封堵,资管新规落地,融资增速大幅下行。反映央行在规范表外融资、收紧广义信用的同时,努力维持资金面合理稳定,支持表内贷款和标准化债券融资,堵后门开正门。

央行报告提到,2017年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上述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带动杠杆率下行。同时,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货币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另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所抑制。

[责任编辑: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