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2019年01月17日讯 散户在股市追涨杀跌,私募投资同样存在追涨杀跌的现象,买涨得好的私募产品,赎回业绩低迷的产品。正是因为追涨杀跌,不少投资者对冠军私募产品青睐有加。
从私募排排网统计历年的数据来看,冠军私募产品的业绩可持续性并不佳,在2017年纳入排名统计的7178只产品中,当年有六只产品业绩回报超过200%,在排名前十的私募中,最高收益231.55%,最低收益也有167.5%。不过上述私募产品在经历过2017年的高收益之后,在接下来的2018年的表现却并不乐观,对于上述10只产品,其中8只产品在2018年录得亏损,最大亏损幅度为48.98%,其中亏损超30%的产品更是达到5只。
为什么前一个年度业绩排名靠前的私募产品在次一个年度往往表现平平,甚至亏损严重,而且私募“冠军魔咒”总是无法破解,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端倪。对此,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指出,造成私募“冠军魔咒”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市场的环境变化所导致,每一年市场的整体环境相差甚远,而表现好的私募基金策略并不代表能够适应所有的市场环境。其次是管理规模的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单只产品业绩靠前的产品,规模基本都比较小,操作风格都比较激进,而一旦业绩表现突出之后,管理规模可能瞬间突飞猛进,这对产品的运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可能是私募行业的原因,因为每年正常运营的私募产品几万只,而要想突出重围困难重重,行业内优秀的基金经理如云,所以能够连续多次上榜的产品可谓少之又少。
有私募人士表示,对于私募“冠军魔咒”,从历史案例来看是存在的,而且是有迹可循。影响因素有投资团队、投资规模、私募盈利模式等。其中投资团队的稳定与否也是影响产品收益的关键因素。另外在夺冠之后容易受到各方资金的关注,规模也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投研人员数量与质量难以匹配短期暴增的规模,也往往容易力不从心从顶峰跌落。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