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2018年后,券商抓紧时间“进补”。中信建投今年开年就推出超百亿定增,而去年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与国信证券抛出的百亿定增方案也在推进中。此外,一些券商拟发行公司债,部分券商加入了“卖房团”,多渠道“补血”。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券商在年初进行资本累积是常规操作,一方面是出于账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好新一年的战略布局。
券商开启花式“进补”
新年首月,中信建投证券就推出了今年首单定增,公司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12.77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30亿元。
另外,去年申万宏源和华泰证券也完成了百亿定增,募资额分别为120亿元和141亿元;广发证券关于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的定增项目已获批文;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分别推出了不超200亿元、不超150亿元和不超80亿元的定增预案。
除大手笔定增外,券商还通过发债“补血”。中信建投于本周三晚间公告称,拟继续发行不超100亿元永续次级债券;而就在本周四晚间,公告显示监管层均批准了中州证券、中原证券关于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公司债券的申请。另外,今年1月初,国泰君安与渤海证券的发债申请同时获批,前者被核准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9亿元的公司债券,后者的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70亿元。
部分券商加入了“卖房团”。据公告,去年10月底、12月中上旬,中原证券、国元证券与华西证券均准备将房产变现,三券商本次拟出售的房产评估值合计高达9.36亿元,其中华西证券公开挂牌出售的物业评估价值达到了8.17亿元。
业内称不必过分解读
正缘资本投资公司总经理冯亮向记者表示,券商净资本与海外发债、评级等多方面息息相关,在香港上市的券商受到的影响也很大,“若资本金不足,会影响海外评级,发债也会受到限制”。另外,券商不少业务例如融资融券、质押等都与其资本金有关,因此券商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是常规操作。他指出,券商通过定增等方式“补血”,一方面能让报表好看,另一方面也可以处理一些风险项目,为新一年开展战略布局进行储备。
有不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券商近年的日子有多艰难是有目共睹的”,定增、卖房等“进补”行为也不单发生在证券行业,银行等也在积极“补血”,这与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不必对券商大规模定增、卖房等“补血”行为进行过度解读,多数券商目前还处于积极进攻的状态。“我们以定增方案为例,几家券商大手笔定增,资金运用方向之一是以股权质押、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可见券商‘补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这与A股某些公司的‘保壳游戏’不同。”(詹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