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场景金融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形态
2020-12-04 12:37
来源: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专访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场景金融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形态

人工智能朗读:

数字经济时代,银行的客户结构与需求快速变迁,监管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银行如何变革才能满足持续迭代升级的市场需求,以及不断完善的监管要求?

在C端,消费者利用更多维度信息对商品及服务进行比较,消费市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趋势更加凸显,“长尾效应”及“超级明星效应”同时显现,消费品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消费平台化、场景化已成为趋势;在B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快速拓展,“互联网+”与“智能+”通过连接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个体及设备,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的业务链及产业链,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大幕,数字经济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在G端,政府正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在金融监管端,针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新事物内在发展规律、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路径,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如打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并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改变传统经营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当大多数商业银行苦寻不得转型破局思路时,领先银行已探索出转型与变革成功路径。

“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将数字化发展作为“十四五”一项重大举措。近期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也指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对于浦发银行来说,面对数字化发展全面提速、整体跃升的新态势,要全方位升级数字化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实现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共创价值,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开放边界

受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风险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已经步入存量博弈甚至是减量博弈时代,急需从“规模化、标准化,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个性化、服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型。

“过去金融服务主要以产品为中心,社会极致分工下金融产品服务的效率已接近最优边界。”浦发银行、华为联合发布的《“物的银行”白皮书》指出,消费市场、生产市场的结构变革,经济主体提升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将驱使金融机构进行颠覆性变革,以提升服务质量。场景化泛金融服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商业银行,浦发银行近30年来乘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长为全国性、国际化综合性金融集团。近年来,浦发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拓展银行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在开放生态中聚能和赋能,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效,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并引领国内开放银行创新热潮。

“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对银行的期望水涨船高,更加便捷、易用、个性化、全面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对银行传统经营理念和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郑杨说,浦发银行力争通过打造极致服务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逐步实现从流量到留量。

经过多年发展,银行客户增长趋缓,据人民银行统计,过去5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年增长率均低于15%。尤其在中国银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且互联网巨头在支付、贷款、理财、消费金融等多个领域对银行业务形成分流的局面下,银行如何实现从流量到留量?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嵌入客户生活、生产场景,近年来浦发银行探索为B、C、G端客户提供一站式打包解决方案。通过API与各合作伙伴深度融合,浦发银行切入龙头企业服务场景,提升B端客户服务能力,支持在线融资、支付结算、代收代缴、账户托管等银行业务的快速组装,为B端客户建立一个包含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全量生态圈;基于“浦惠到家”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触达C端的客户经营平台,共建特色会员体系、互相导流,并共同为C端客户提供品牌商品销售、扶贫纾困、本地生活等线上服务。在深度合作中,生态各方通过开放共享、合作共建,释放叠加、倍增效应,共同努力为C端用户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浦发银行强化5G+IoT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结合,从5G智能网点等场景逐步拓展,面向客户旅程体验与银行智慧管理,实现物、虚拟物对人的代替,构建无界泛在的智能金融服务,依托数字孪生驱动银行智慧化运营。针对G端用户,浦发银行已与全国13个省、4个直辖市,8个城市的政府大数据部门进行了政务服务API对接。通过渠道交互、数据引入、数据产品联合开发、系统对接等方式,延伸政务服务渠道,提高市民和企业的办事效率,以科技力量赋能数字经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如在上海地区已全面支持“电子亮证”,上海市民通过手机亮证,即可在浦发银行营业厅办理企业开户、查询、存款、取款、理财等40项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走在科技应用最前沿的优势,加快推动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利用各类新兴技术搭建平台、丰富场景,赋能社会百业,实现经营的数据化、线上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生态化,提升消费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让金融无感隐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郑杨指出,银行要加强对直播消费、在线教育、网上娱乐、线上医疗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培育消费增长新引擎,进一步挖掘消费内需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好各类金融科技,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尤其是加强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为培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内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胜生态圈

“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中强调,金融与科技始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历次重大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进步。电讯电报的出现使金融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电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数据的存储能力,金融服务效率大为提升。当今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已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

“领导层支持是确保所有转型与变革成功的最关键要素,任何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都需要领导层的广泛承诺。”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银行数字化早已在业界蔚然成风,随着近几年金融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传统的巨头银行纷纷感受到竞争不断加剧、业务发展迟缓、盈利能力吃紧的重重挑战。如何突破困局,探索新模式获取新动能成为了各大传统银行的当务之急。

在数字经济浪潮之中,开放银行所代表的新金融发展模式,正推动银行业突破传统模式的瓶颈,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勇于创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探索开放银行的演进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开放银行的领先者已通过释放创新潜力,跨越金融业态边界,融合创新应用场景,以生态化发展理念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浦发银行在外滩大会发布《开放银行2.0——全景银行系列蓝皮书》,并联合太平洋保险(集团)、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苏州银行、国元证券、苏宁银行、华安证券等11家金融机构共同成立“开放金融联盟”,进一步聚合银证保多种金融业态,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为全用户提供综合化、全方位、泛金融服务。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开展创新,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郑杨表示,浦发银行近年坚持“开放式理念开展创新”,2018年即通过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与企业和高校建设联创实验室及创新研究中心,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另外,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必须从客户的生产生活需求出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因此浦发银行发起成立“开放金融联盟”,聚合银行、保险、投资等金融业态,为客户提供融投保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促进联盟成员间互融互通、科技交流、相互赋能、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开放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全景银行”要创建贯穿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关联场景,随时随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开放银行2.0——全景银行系列蓝皮书》指出,开放金融联盟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的能力出发,在科技、业务、生态等方面广泛挖掘资源共享机会,最大化发挥联盟的平台价值,促进联盟成员共同发展。科技领域,推动开放 API平台、非金融生态场景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实现联盟成员开放银行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业务领域,推动联盟成员之间在业务运营各领域广泛合作,促进联盟成员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生态领域,推动非金融生态运营能力的共享,提升生态活跃度以及发挥规模优势,在对外合作中为联盟成员争取更大利益。

“全景银行”强化用户之间的连接,从生态场景出发,将低频的金融服务与高频的生产生活场景链接,实现行业生态关联方之间以及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透明,同时,通过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场景,用户也更易理解及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

“银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富创新、更具发展潜力的时代,任何一家银行都应该抓住这一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开放银行2.0——全景银行系列蓝皮书》称,开放银行建设涉及银行、监管机构、第三方合作伙伴、用户等众多相关方,未来各方的互动更多,关系更为密切。与此同时,保险、证券等非银金融机构同样需要走开放之路,一方面与银行形成合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融入场景,实现业务的持续拓展。

国际金融中心新机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点建设‘五个中心’。”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上海正成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的示范中心及金融科技中心,而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8)显示,上海已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内涵,是贯彻国家战略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开放金融联盟”聚合银证保多个金融业态,打造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金融生态体系,将为行业的开放共享创造新模式,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掀起新高潮。

“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和机遇,比如鼓励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专业理财子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提出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极大拓展金融机构间的合作空间,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等等。这将为商业银行服务好实体经济提供了新渠道,为商业银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空间,为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郑杨表示,作为总部设在上海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将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和集团化经营的整体优势,以“融资+融智+融技+投资”的综合服务,深入打造“全方位、专业化、综合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进一步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正如郑杨所说,浦发银行将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全力强化科创金融服务,助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更好支持企业“走出去”;全力服务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助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全力打造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汤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