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叶德卫:世界有多大
2021-02-04 20:46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有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子里:人类一直在进行无穷无尽的探索,那么从古至今,人类的探索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读书和思考多了,我发现可以将人类的探索概括为三大方向:一是对无尽空间的探索;二是对久远时间的探索;三是对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恍然发现这几年来其实也对照着这三个方向在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一是持续不断地反复阅读发现世界和探测深空的书和文章;二是阅读沿时间线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书,研究世界、国家和某个专题的历史著作;三是阅读各类心理学著作,研究人的精神世界、探索心灵的书。
读这些书是为了什么?对自己的世界观和认知方式起到什么塑造作用?我问自己。我想,这些阅读塑造了自己的大时间观、大空间观,还有关联教育和人的复杂观。
比如说,大空间观是怎么塑造出来的?有什么表现?
有较长一个阶段,我沉迷于阅读“地理大发现”的书,有些章节读了多次。如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四次航海历程,每一次都充满生死考验。地理大发现后,人们继续探险,目标是南极和北极,特别是未知的南极大陆。人们一次次往南航行,终于发现这块大陆。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那段时间里,探险家们一次次地挑战南、北极点,过程中充满了悲壮,彰显着人类的勇气。
后来,我又读了多本通史或专题史中关于这段历史的章节。如《世界文明史》《BBC世界史》《丝绸之路》《人类出路》《耶路撒冷三千年》等书中都有专门的章节写这段重要历史。这样读来,又了解了“地理大发现”与当时、之前、之后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地理大发现后,人类形成了“全球”世界,各大洲知道了其它洲的存在,形成了联结。人类由此进入海洋世界,海路把全球联系在了一起。再之后发现南极,又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到达两个极点,人类认识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这个完整的世界经常以一个蓝色小星球的形状出现在我的眼前,在我想象着的视野中。由此我切实体会到那句“小小寰球”的形象化画面。
这世界有多大,没法想象。总之,在我的太空视角想象中,地球就是一个小小的球体,要放大无数倍才能看清地面上的建筑。地球上的人来人往,就如日常中我们看蚂蚁奔忙的样子。
奇怪的是,世界那么大,无边无际,却依然能装入我们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如外在世界一般,也可谓无穷无尽。故此,我们在探索外在世界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类无穷尽的自身。
□ 叶德卫 (龙岗区教育局副局长)
编辑 | 吴淼鑫
新媒体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