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平:以读写之美成就育人本心
2021-02-26 18:32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在陈冬平看来,阅读和写作既是个人爱好,更是值得坚持一生的事业。作为教师作家,他一直在探索真正的读写结合,努力让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素养,培养出色的读写能力。目前在深圳市桂园中学担任专职写作课教师的他,也因此找到了“非典型”语文老师的另一种自洽。他辅导的学生习作常见诸报端,他的“陈冬平读写工坊”微信公众号更是不少老师、家长和学生寻求读写之道的宝藏之地。
他戏言自己爱好“写作”文件材料,因为他曾被借调到罗湖区教育局工作14年,让他对应用写作有了更专业的研究,站在教学之外看语文教育和读写教学,视野更加开阔。他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找到了一条新路。
-01-
“写作是一生都用得上的素养”
2002年国庆假期,陈冬平从湖北到深圳旅游,时逢罗湖区松泉中学筹建,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参加了招聘面试。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陈冬平凭借过硬的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出色的文笔,很快就收到了学校的录用通知。当时的陈冬平在湖北一所大型国企单位的学校做语文老师,手里算是拿着一张稳定“饭票”。但耳闻目睹了深圳热火朝天的景象,他还是决心到深圳闯一闯。
由于之前在企业学校从事过宣传工作,来到松泉中学后,他除了负责语文教学外,还肩负起学校宣传工作的重任。期间,他还自学了某重点高校新闻学本科的全部课程,并一手创办了学校的校报,编辑了学校第一本教师论文集。凭借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写作能力,2004年他被借调到罗湖区教育局工作,这一去就是14年。“去的时候还是满头青丝,现在头发都已经花白了”。陈冬平笑说。
2017年,带着对于课堂教学的初心,他申请调回学校,在深圳市桂园中学承担文学社指导和授课任务,为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讲授“阅读和写作”活动课程,辅导的学生马之越获评第九届“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此后他又为初三的学生专门讲授“写作课”。这是学校为初三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每周两节。陈冬平从不给学生留课后作业,所有的作文都必须当堂完成。“当堂完成,可以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提升思考能力,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言之无物”,或者经常抱怨找不到灵感。“这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味。”陈冬平认为,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要多观察生活;只是记录观察还不够,要通过思考把观察的内容上升到理性高度,这才是写作的目的。例如办公室开花的发财树,别人可能只是觉得开花不易,但在陈冬平的笔下,却能借物抒怀,想到了人与自然相亲、作伴,甚至以植物寓意喜庆的美好愿望,感受到生命带来的惊喜。
写作课上,学生写完之后他会尽量做到全批全改,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然后让学生重新写一遍,反复打磨出一篇好文章。在陈冬平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不少还获奖并成为爆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学生作文和生活写作是不一样的,作家写的好文章,不一定是合格的作文,作文一定要贯彻立德树人,写作育人,一定是思想性占主导地位。”他认为,写作是一生都用得上的素养,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思维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思想的磨砺,要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02-
“让读写课程发挥更大作用”
阅读和写作贯穿陈冬平整个职业生涯,读写也让他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因此,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读写影响更多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0年6月,在全国脱贫攻坚的紧要阶段,陈冬平响应上级号召,到广西西林支教,挂职西林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西林县民族初级中学名誉校长。了解到当地老师获得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他利用周末时间,为西林县280多名中小学语文教师讲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考作文”和“《红楼梦》导读与品析”四门课程,创造了在2天时间内为老师们作了4个专题8场讲座的个人记录。“我一度担心这么大的量,老师们能不能消化,但是当地教育局的王股长告诉我,当地老师缺的就是参加培训的机会,他们渴望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促进专业发展。”为表彰他的付出,西林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优秀支教老师”称号。
除了广西百色,陈冬平还去到新疆喀什,为喀什市东城第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作关于中考作文讲座。在湖北孝感,他利用回乡探亲的空隙,应邀到孝昌县广播电台,跟当地师生、家长交流、分享他三十多年教育生涯和读写教学的心得体会。疫情期间,他通过网络,跟山东省青岛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们分享《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不论是广西百色还是新疆喀什,不论是湖北孝感还是山东青岛,陈冬平都感受到了当地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陈冬平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近年来先后应邀到中小学校、广播电台、社区、企业等作阅读和写作教学、名著导读与品析、实用写作等讲座160多场。
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创作、发表了200余篇生活气息浓厚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性强的读写文章,个人微信公众号“陈冬平读写工坊”关注人数超过了12300人。“我会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总结的阅读和写作心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需要的老师、家长和学生,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和职责。”
-03-
“文字温柔,生命敦厚”
在语文教育和阅读写作教学之余,陈冬平还热衷于研究《红楼梦》,是深圳红学会发起人之一。在他看来,《红楼梦》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以文本为基础,让人阅尽世间繁华,读懂世事人情。“红楼女儿笑颜在,烟消云散转眼无。”他为此进到社区和学校,为老师、家长和社会公众解读《红楼梦》。他希望,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社会公众,都能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收获不同的人生智慧。
其实,不论是《红楼梦》或者其他著作,文本解读终究是主观的,带有个人色彩的。陈冬平在意的是解读的过程中,是否找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角度,这个寻找和解读的过程是一种阅读“探险”,更是对阅读素养的一种锻炼,这才是读写的魅力所在。
2020年1月23日,受新冠疫情影响,武汉封城。陈冬平的老家孝感同样遭受疫情的重击。虽然较早将母亲接来了深圳,但是他时刻担心着家乡的情况。无法参与一线救援,他选择“以笔抗疫”,撰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鼓舞士气和斗志、弘扬正能量的作品,在诗歌《我是湖北人》中,他写下“疫情是面镜,灼照世人心。隔离不隔爱,抗疫不对人……待到花开日,湖北发邀请。长江化作泪,荆楚起歌声。”为家乡同胞打气。响应国家号召“宅家抗疫”,他把与家人相伴的点滴记录下来,“让人间烟火气自然成为文章”,通过发现生活的美好来抚慰人心。文章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后,获得广泛好评,其后还有多篇战疫文章刊发在权威媒体上。
2020年9月,湖北省孝昌县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总结表彰大会。会上,陈冬平被中共孝昌县委孝昌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并被颁授荣誉证书和奖章。
2020年10月,陈冬平出版了散文随笔集《风从故乡来》,该书记录了陈冬平关于故乡、他乡的人、事、物、景等方面的记忆与感悟。在《风从故乡来》的序言中,朋友说陈冬平“文字温柔,生命敦厚”。陈冬平在后记中也写到,自己从小被教导要学好、实诚、勤快,知足,这也是他的人生底色。
个人简介
陈冬平,深圳市桂园中学党总支副书记,高级教师,湖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优秀辅导老师。2020年10月,出版散文随笔集《风从故乡来》。
记者 | 魏秧子 刘丽
编辑 | 武堂明
新媒体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