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打赏主播158万元,钱能退吗?
2021-05-14 20:11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消费者委员会
看直播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遣方式
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事情
已经多次被报道
引起热议
今年3月
最高法表态: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
8岁女童半小时打赏主播近5万
调解员7次协商才要回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一名8岁的小学生半小时内给某音和某手直播平台上的主播打赏共8万元,家长发现后向两平台申请退款,某音在申诉当日就退回所有3万多元,而在某手平台打赏的近5万元多次交涉无果。
▲直播平台后台账单
后经区司法局洞桥司法所援助,调解员陈杰收集系未成年人打赏的证据后,历经7次交涉才向某手要回打赏。
“半小时内打赏8万元,这是我们家一年的收入。”常年在外打工的张先生近日回家探望母亲和女儿时,发现母亲手机里有十几条消费提醒短信,张先生的母亲生活一向节俭,经查询,发现是8岁的女儿小雨(化名)所为。
原来,小雨常会用奶奶的手机上网课,手机中安装有两个短视频APP。小雨觉得好奇,便用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了两个平台的账号。3月20日,小雨上完网课后打开软件看直播,“稀里糊涂”地点击屏幕上的礼物和充值按钮,给主播刷礼物。
初二男孩70天打赏女主播158万
直播平台曾拒绝退款
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个案件,70天的时间里,未成年人小刘将158万元全部打赏给了一名主播。
此案中的未成年人小刘初二辍学在家,父母让他在自家开设的蔬菜批发摊位负责收钱。忙于生计,父母很少会过问孩子的情况。晚上基本无事可做的小刘,很快被一家网络平台上的一名女主播吸引,打赏、致谢、单独表演、更多打赏。多次互动后,小刘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基本每天白天收的菜款,晚上就会打赏出去,有时每晚多达两三万元。直到两三个月后,被父母发现。
随后,小刘父母多次联系平台说明情况,希望退还打赏的158万元。遭到拒绝后,小刘一家把直播平台告上法院。最终经法院调解,直播平台全额返还小刘一家158万元。
主播诱骗10岁孩子刷9万多元礼物
去年9月,郑州李先生10岁的儿子使用妈妈的手机做完健康打卡后观看了某平台直播。十几个主播诱骗孩子加微信,“一口一个小哥哥,要孩子给他们刷礼物,还说孩子中奖了要给孩子邮寄避孕套”。此后,10岁男孩用妈妈微信账户给主播打赏,陆续刷了9万多元。经媒体联系直播平台方后,对方表示,如果经过核实当时账户确系未成年人使用,将退还打赏费用。
最高法: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
3月2日
最高法通报了7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最高法表示
未成年人打赏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无效
如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
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
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
重视未成年人保护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的事件频发。网络直播打赏看似一种“你情我愿”的行为,但由于网络主播和平台的利益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所以粉丝“打赏”的背后少不了网络主播和平台的推波助澜。
网络主播索要“打赏”的套路有很多,比如自编自导自演“骂战”、虚编故事“哭穷卖惨”、网络连线PK游戏,诱导和鼓励粉丝之间互相攀比、重金打赏,以斗富炫富“刷榜单”为荣。而平台会伪造直播间万人空巷的假象,请一些“托”调动粉丝情绪,营造不良互动氛围,或是怂恿一些低俗、恶趣的直播内容。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和辨别能力较低,又易冲动,“守护”主播的意愿极强并沉迷其中,就很有可能被诱骗而产生与其年龄、智力明显不相符的高额打赏行为。而这些未成年人充值购买打赏礼物的钱大多是瞒着家长的,拿着家长的手机偷偷刷光家长的血汗钱,不仅让家庭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平台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主播行为规范,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同时,建议家长们加强引导、教育和监督,保管好手机和支付管理,防止未成年人陷入“打赏”的“深坑”。
——————————————————
来源 | 澎湃新闻、央视网、新华每日电讯、上海市消保委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最新通知!
深圳餐饮打包外卖禁用这些......
我为群众办实事——快递小哥也有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