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圳发布

治水“战场”变干部“考场”,深圳河湖长制何以获“国奖”?

2021-05-14 22:59 来源:深圳发布

人工智能朗读:

一举拿下“国奖”, 深圳治水成效显著,底气十足。

2017年,深圳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形成了较完善的河长制结构框架,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一直以来,深圳市将治水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挂帅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压实“河长制”责任,构建了一套立体式河湖长体系。

漫步茅洲河光明段,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映入眼帘,下了台阶,便是环境优美的河岸碧道,水清岸绿。谁曾想到,这里原本是一块工业园区,嘈杂的车流、河流散发出的刺鼻味道都曾让这一带的居民不敢靠近茅洲河半步。

曾经的茅洲河垃圾

如今经过治理,茅洲河已被重塑为“湾区东岸绿脉、深圳西部门户”。

2016年以来,深圳打响了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水环境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目前,全市159条河流水体、1467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

这一切都源于落到实处的河长制。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市总河长、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市级河长,把河长制第一责任扛在了肩上。

河长制,实质上是一种责任制,在加快推动河流水环境整治,持续保障治理成效和监管保护方面,是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

“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体现了深圳治水的决心。

据深圳市水务局河长办处长陈春浩回忆,市总河长亲自指挥、调度、推动治水工作,市副总河长经常性赴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加快治水进程。

“市委和市政府把治水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将任务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查部门逐月跟踪督办治水任务,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把治水的‘战场’作为干部的‘考场’‘实训场’。”陈春浩告诉记者。

据悉,深圳将湖长制延伸至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述职机制,设立市、区、街道三级河湖警长。

河长巡河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落实等按照规范要求,记录、转办、反馈、复核形成完整闭合链。同时,各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材料归档工作做到细化规范,让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得更加深入扎实。

“我在大沙河附近住了30多年,以前的大沙河又脏又臭,居民都不敢来,治理以后,大沙河水环境变好了,市民也经常过来休闲打卡。” 邓胜平作为民间河长,既是深圳河湖治理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邓胜平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会过来巡河,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反馈,还可以监督有没有落实,“畅通的反馈渠道,使得问题的发现、解决和监督更为全面,民间河长的意义就是要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

大沙河不仅因深圳“塞纳河”的美誉而著名,还因沿岸的一条网红街道而屡受关注。站在河东岸向西眺望,一排排商业写字楼琳琅满目,那里就是粤海街道的科技园区。

“企业河长参与大沙河治理,是共建共治共享。”鹏瑞集团品牌总监欧阳俊华表示,作为河边的企业,他们本身也是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守护“母亲河”。

他告诉记者,鹏瑞集团一直以来把环保作为企业理念之一,他们经常组织企业员工巡河、捡拾垃圾,开展微环保活动,将环保融入企业文化。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行走在大沙河畔的栈道,中上游段芦苇丛丛、白鹭翻飞、鱼翔浅底,下游水域宽阔、笔直,这也是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的理想活动区,2018年底,皮划艇俱乐部重新回到大沙河边,如今经常可以看到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身影。

市船艇队在茅洲河开展训练。

据陈春浩介绍,深圳已构建由1017名政府河长、248名河湖警长、150名民间河长、700多名志愿者河长、1万多红领巾小河长组成的立体式河湖长体系,还有10万余名“河小二”参与爱水护水行动。

“沙河·尚”U站的站长龚小森便是10万名“河小二”中的一员,她每天都要与同伴一起沿着大沙河巡查,监测河水水质、守护河道清洁。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守护着深圳的各大河流和水源保护区。

龚小森告诉记者,大沙河水质治理之前,志愿者们在河边工作时间长了有时会觉得头晕,但现在大沙河生态长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清岸绿景美,水质检测结果中磷的含量已经很低。

“发动民间力量,让企业、市民作为河道治理的参与者,不仅可以为我们治水提供线索,也可以参与简单的巡查巡视工作,能最大程度维护河道长治久清。”深圳市南山区河长办副科长严淑兰说。

自2016年以来,深圳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并提出“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

首当其冲是开展“清四乱”“五清”行动,累计拆除沿河违建134万平方米,处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1069栋,侵占西乡河30多年的“红楼”、横亘龙岗河24年、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龙舫” 均一一拆除。

其次,在这期间,深圳共整治“散乱污”企业1.77万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9877宗,罚款8.13亿元。全面消除1759个非法入河排污口,河湖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陈春浩告诉记者,深圳河湖治理采取的是全流域统筹治理的思路,“推行全链条制,保证每一个源头清理到位,管网铺设到位、末端污水全部收集处理,设立流域管理中心对流域内所有要素全面调度,实行全周期管理,保证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每个环节发挥作用。”

“让治水、治城、治产相结合,以治水倒逼流域空间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使更多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产业兴城、碧水绕城、生态宜城。”陈春浩说,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万里碧道建设,这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内容来源:南方+

作者: 刘珊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发布厅邀请您关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维码

“i深圳”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