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圳财政

六读预算⑤|“十四五”期间,深圳市区财力如何分配?

2021-05-18 13:46 来源:深圳财政

人工智能朗读:

“十三五”期间,深圳财政加速简政放权和特区一体化建设,市区财力分配重心逐渐向区级转移,“十四五”期间,深圳市区财力将如何分配?

5月15日提请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20年深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简称《报告》)介绍,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大力向区级下放财力,2016-2020年下放财力约2100亿元,市区总体财力格局为48:52左右,2019年区级财力规模首次超过市本级,远高于第五轮体制预期。2021年市本级安排对区各类补助中,投向原特区外的地区占比达到62.2%。

▲市区财力体制改革支持一体化发展。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

深圳市区财力结构在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时为59:41,过去几年处于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期间,在2019年深圳辖区区级财力首次超过市本级财力,算是历史性一刻。

《报告》介绍,2021年市本级安排对各区(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79.6亿元,较上年减少170.4亿元,主要是减少安排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市级配套资金。

主要支出包括:

01

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费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等教育类一般性转移支付173亿元,由各区统筹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幼儿园、中小学经费保障等;

02

水务发展专项补助、残疾人就业保暲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专项经费、工业稳增长补助等各类专项转移支付预计130亿元;

03

民生微实事补助、大企业跨区迁移补助等一般性转移支付预计80亿元;

04

安排税收返还、第五轮体制定额结算补助等一般性转移支付60亿元。

多年来,深圳市本级安排对各区(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资金,涉及教育、治水提质、城中村改造等各类投入。

早在1997年,深圳率先在全国推出以“属地征收、分税分成”为核心的市区分税制改革,规范了市区财政收入分配机制。

2012年之后,深圳按照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部署,全力推动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市区权责划分,在全国率先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市区财政体制。

从2016年起,在平稳实施前四轮市区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深圳按照“重心下移、权责统一、提高效能”的原则,开始实施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特大型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的政府治理体系。

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落实强区放权,进一步加大力度向区下放事权和财力,更好调动区级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特区一体化发展。

深圳市财政局局长代金涛介绍,市区之间财力的格局,根据市区级的事权来匹配,教育、投资、治水等这种事权的不同分配就决定了市区最后支出责任。

那么,“十四五”期间,市区之间的财力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代金涛介绍,第5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是在2020年到期,理论上讲2021年今年应该实施新的市区财政体制。在本次人大会结束后,深圳市财政局会组织第6轮市区财政体制调研工作,总结第5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的热点及问题,结合现在市里大的战略布局,对其优化完善。

比如说,“十四五”期间,各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学位任务较重,如果市区财政体制上没有一个安排,全部由各区来承担建设的话,各区会有很大压力。因此未来市财政财力,包括税收分成比例,或者转移支付额度上,会对区里做一些倾斜。

来源:南方+

记者:李荣华

摄影:朱洪波

编辑:黄靖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