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南方教育时报

前沿 | “生命成长的三个圈层”,打开家庭教育的另一扇窗

2021-05-19 16:09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人工智能朗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有幸福感、有成就感、有自由、有尊严的“人”。健康、幸福、快乐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目标。我们不能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而应该用广阔的人性尺度和人生尺度,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让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更开阔、更长远。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 唐文红

-01-

生命成长的核心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商比智商重要、品德比能力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所以,核心层的内容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首先,认识自我。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发现他的优势智能。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比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从业者的人际智能较强等。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有两个体现元素:一个是热爱,一个是天资。发现孩子天赋的过程中,家长们要多观察、常留意。观察孩子最爱做什么、专注力在哪一方面;观察孩子学得快,完成得好,有满足感的方面;观察孩子有信心、愿意去尝试的方面。家长们要多尝试、不设限。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并且允许孩子适当冒险和尝试。

如此,家长们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尽可能让孩子投入自己擅长的事,营造出能让孩子自主选择的环境,再通过孩子选择的事物,仔细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找到天赋,如同“在橡树种子里见到橡树,了解帮助种子成为高大橡树的过程”。相信每一粒树种、每一棵树苗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

其次,爱与被爱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的感知度,在于他能否感知自己的爱与被爱。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要让孩子感知爱,要用爱唤醒孩子的生命力。

家长们要有爱的认知。无条件的爱=深深地接纳+理解+尊重+认可+相信。控制、物化、投射,苛求对方的改变和配合适应,或者过度保护(溺爱),都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家长们要有爱的能力。爱就是看见,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要关心孩子意图之后的需要和感受。爱就是会沟通:倾听,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然后是表达感受、商量对策。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温柔而坚定,既要有和孩子说话的小技巧,又要学会如何和孩子定规则。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定规则——商讨:就具体的规则,经过双方同意;赏罚分明:针对制定的规则有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有仪式感:立字为据,邀请中间人;有弹性:根据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

家长们要懂得,爱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全部的温柔和耐心,接纳和鼓励,分享和陪伴,而不是说教和唠叨,控制和绑架。同时,爱也要遵循次序。正确的爱的次序为:爱自己、夫妻、亲子。爱是家庭能够存在和得以延续的关键,遵循爱的秩序,才能让家庭“运营”得更好,才能让爱在家庭中自然流动,滋润彼此的生命。

最后,明确“三观”。父母是孩子品德塑造的引路人,要注重培养孩子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的钻石品质。

-02-

生命成长的能力层

能力关乎孩子的一生,它可以开发孩子的才能和潜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成长与成熟,让孩子受益一生。

培养孩子的生活管理能力。比如,把握生活节律,有规律地生活;清晨起来六件事:叠被子、喝水、上厕所、刷牙、梳头、锻炼;健康饮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多喝水等;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会做家务、会整理家居等。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儿童教育学是“洒扫应对”,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时注意礼貌、态度、规矩,这是少年时代最重要的教育。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爱学、会学、乐学。

爱学——唤醒孩子学习内动力,适当放手,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帮助孩子确立目标。

会学——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如阅读、预习、理解、归纳等。

乐学——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如编码记忆、思维导图、错题本等。

培养孩子的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判断、评估、选择的能力。21世纪需要的人才,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位于学习与创造能力的首位。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处理四部曲的第一步就是觉察,随后是我接纳、我分析、我处理、我放下。家长们既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又要培养孩子情绪的管理能力。

-03-

生命成长的表现层

内外相联,表里如一。“外在所有的表现都是内在的呈现”,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自己。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换堵为疏,反求诸己。为孩子操碎心不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本来是责骂的话不如用积极的词汇去沟通;唠叨说教不如你自己用言行作示范;为孩子的前程烧香不如每日多种几个善因;挖空心思布局不如听听孩子对未来的打算;花钱请家教不如雇人帮你省出时间陪孩子;控制孩子的暴躁不如先梳理好自己的情绪;找专家给孩子诊断不如先修正自身的问题;为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不如给出无条件的爱。

正如纪伯伦在《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中写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成长,更是与美好未知的相遇。我们要做的是爱学习,自我成长,重视阅读,用心生活,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让孩子能够感知幸福、感受美好。

唐文红

作者简介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深圳大学教育硕士导师。

编辑 | 武堂明

新媒体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