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我的成长 | 李楠:没有情怀的人做不好班主任
2021-06-15 16:08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人工智能朗读:

荐 语
李楠老师是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也是深圳市首位品德特级教师。17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李楠用自己的初心和执着向所有人诠释她对这个岗位的热爱。作为德育教研员,她也一直在为培养更多优秀班主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说,一个人奔跑太累,一群人领跑才会让团队更强大。她身体力行并一直呼吁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认同,从自我成长到托举他人,如同她做班主任工作的初心:不忘来路,时刻铭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1
福田是我专业成长的“福田”
我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2002年来到深圳,2004年调入福田,一直到2016年离开学校到福田区教科院做教研员,共做了17年班主任。这期间也有许多离开班主任岗位从事行政工作的机会,但是我特别幸运,遇到了很多善意的领导、师长,给了我关于专业成长的点拨。所以,我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个人最难的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做到底,17年的坚守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可能是班主任队伍里比较幸运的一个,遇到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班主任专业发展格外关注的阶段。2006年,学校按上级要求推荐区级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刚落成2年,校长认为一所新学校要想获得外界的认同,就要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建设思路和教师形象。于是,校领导们推荐了我,理由是我开设了一个针对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博客,发表了一些教育叙事,和学生、家长形成了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是我写了1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反思。当年,福田区评选了30个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之一。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具备区级以上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资格,我也因此获得了参赛权,获得了省赛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
从区级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省赛一等奖,到省名班主任、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再到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顾问库专家,有人说我的成长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可以说,正是时代对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高度关注一步步成就了我。从代课老师到调入编制,从仅有两年教育教学经历到德育教研员,我所有的成长都得益于福田这块教育沃土。
2
特级教师需用勤奋累积
成为特级教师是我在工作之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在东北刚参加工作的那两年,我的师父和搭班老师都是特级教师,这使我对特级教师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在内心种植下了“有朝一日,我也要成长为她们的模样”的梦想。
至今,曾经的同事们一说起对我的印象还时常提及两件事:当年为了参加语文教学比赛,我把12册语文书加12册教学参考书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读了一遍,最后终于选定了心仪的课题;参加班主任大赛前,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跑图书馆,看书、借书、还书,有的书精读,有的书浏览,循环往复。学校图书管理员说,李楠把图书馆里所有跟班主任相关的书都看了一遍。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看准了一个目标,总有一天能够抵达。特级教师也是如此,说简单点,就是用勤奋累积起来的一个成长高度。
3
交替领跑让团队发展壮大
2012年,广东省首批5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挂牌成立,我的工作室是其中之一。工作室建设了8年4个周期,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考核中,均获评优秀,且在专家考评中多次获得第一。
我们工作室每届都输送一个省班主任大赛冠军,目前工作室内有5个省赛冠军、1位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位广东省名班主任、8位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在工作室的建设中,我们从未停止探索和前进的脚步。2019年,我们策划组织的“深圳青少年邀请全国朋友祝福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活动,吸引了国内34个省市区、958所学校共24779人次参与,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新闻栏目对此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策划制作了十六集《青少年家庭美德养成指南》视频课程,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对话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困惑和考验作为铸造美德的原料,将家庭化作磨砺品德的课堂。这些课程先后被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官微推送。
与此同时,我们更希望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班主任工作,所以我们将研究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多元智能,我们的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也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立项。
工作室目前已经完成了建设使命,但我和团队成员还在为喜爱的班主任工作结伴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被彼此的工作情怀所感染、激励。回顾八年的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经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令彼此获得成长、相互成全的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近期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期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生命观塑造,远期关乎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所以,我们期冀通过团队的不断努力让班主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优秀的班主任有机会站到前列,交替领跑。一个人奔跑永远是件辛苦的事,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参与到领跑的行列中来,我们的班主任团队就更有力量,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发出的声音也就能形成声势。
4
专业认同是最大的尊重
不少老师害怕做班主任,觉得班主任工作苦、累。只要用心,没有工作是不辛苦的。我也觉得累,但更多的体验还是成就感。班主任工作的职业荣耀多数时候无法在当下显现,如果你真的爱学生,换一种视角看待工作,方法就可以不一样,进而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同。
当年,班级里有一名叫小海的男孩,水杯里被同学恶作剧投放了一些白色不明颗粒(后确认是薄荷糖)。小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了浸泡过颗粒的水,家长跑到学校来声称孩子在校被“投毒”,要求学校给出说法。在家长激动而愤怒的情绪面前,我问自己:该怎样变换视角来解决眼下的难题?我想,首先应该站在小海家长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担忧;其次也要站在班级学生和家长们的立场,想办法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的真相。于是,我请孩子们共同阅读小海家长发来的诉求信息,并请孩子们以“班级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阐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几轮发言过后,不仅事件的始末水落石出,关怀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班风也被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事后,我将孩子们的发言稿分给了小海和做恶作剧的同学,请他们将同学们的心声给家长看。当晚,做恶作剧的同学的家长在读了孩子们的发言稿后,当即决定全家去小海家诚恳道歉;小海的家长也在了解了全班孩子表达的要多关心小海、要更加友爱互助的态度后深受感动。一场“投毒”风波就这样在全班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中顺利解决了。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往往因由不同的班主任老师带领,而在行为习惯、精神面貌、品德修养、价值认同的呈现上有所不同。究其根源,往往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含量有所区别。当孩子日后人生的路径因我们的教育而有所不同时,我们的职业尊严才会被放大,职业价值才会被重视。班主任不只是一个事务性的执行者,还可以成为专业的研究者。班主任工作需要职业认同,更需要专业认同,这是对班主任最大的尊重。从我的理解来看,没有情怀的人是做不好班主任的,情怀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生发出爱和智慧,为此我倡导并和班主任们一同践行“初心德育”:将每一位学生当作初见,不被教育经验所左右,用心体味教育过程中的美好,心怀崇高理想,时刻铭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人物名片
李 楠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特级教师,“初心德育”首倡及践行者。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特聘专家,广东省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三八”红旗手,深圳市职业技术能手。以其为班主任原型拍摄的电影《你幸福我快乐》被国家教育部、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列为“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十部优秀影片”之一。
记者 | 刘丽 钟昕
编辑 | 吴淼鑫
新媒体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