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读建筑 | 寻访红色建筑之中共一大会址
2021-06-16 18:37 来源:深圳工务署
人工智能朗读:

一座优秀的历史建筑
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
是极其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
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
不少优秀的建筑因为共产党人的足迹
而烙上了红色印记
被赋予了红色基因
今天起
本鹅将不定期
带大家一起梳理和鉴赏
这些优秀的红色建筑
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
政府工程高品质高品位设计的灵感
同时也是对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的
回眸和纪念
本期我们共同探寻
红色印记之
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属事件类纪念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共一大会址的保护管理,对有关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文物资料的征集、保管、陈列,对中共创建历史进行研究。
建筑历史沿革
纪念馆馆舍建筑系利用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树德里的原有房屋和西邻的辅助建筑,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
树德里房屋建于1920年秋,共2排9幢二层楼房,后排4幢为黄陂南路(原贝勒路)374弄1-4号,前排5幢房屋为兴业路70-78号,其中中共一大会址即在76号(原望志路106号)。
中共一大会址所在的石库门是上海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这里的一排五幢建筑是于1920年夏秋之间,由一位陈姓业主所建。会址门口的马路当时叫望志路。
后106、108两幢沿街并排的房屋被上海代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租住,人称“李公馆”。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就住在这里。
那时望志路一带还是偏僻的城郊结合部,房屋前面是一片农田。在这里开会不会引人注意,比较安全。
当时106楼上是主人卧室,楼下是客厅,会议就在楼下客厅里举行。这间客厅的面积大约有18平方米左右,房间虽小,意义重大。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30日,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会议被迫中止;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建国后党和政府通过多方查询、证实,找到会址,并按当年的模样进行整修和复制,原样恢复了会址里的家具物品。
1951年,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了全面整修。
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百年风华
该建筑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一楼一底,坐北朝南,同一式样沿街共两排,以过街楼相连,弄名树德里。
建筑外墙清水青砖间红砖带饰,砖缝嵌白色粉线;小青瓦双坡顶,山墙顶部作半圆处理。全部房屋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
石库门大门
中共一大会址原楼与左右紧邻4幢同类房屋同时建成,属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一部分,外墙为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
会址展厅
门罩外方,左右肩部饰巴洛克式涡卷;门楣圆拱形,饰矾红色盾形兼卷草叶堆花图案,两侧砖砌方壁柱落于水泥勒脚之上,黑漆大门配黄铜门环,门框为米黄色花岗岩条石;进门过天井是一间18平方米的客堂,即为当年开会场所。
会址后方的小楼阁
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并经市委讨论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
1951年,几经周折,中共一大会议旧址被找到,随后根据相关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进行修缮复原。
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完成,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新扩建的辅助建筑于1999年5月竣工,新建筑的外貌与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相仿,保留20世纪20年代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民居风格。馆舍建筑均按照当年外貌原状修复。
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780平方米,建筑面积2316平方米,位于兴业路82-94号。
修旧如旧——新石库门诞生
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一大会址和博文女校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此次修缮改造旨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建设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良好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经过近5个月修缮,这栋具有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小楼将以崭新面貌迎接新的百年。
如今,一大会址历经百年而依然光彩熠熠。清水砖墙、漆红雕花门楣、乌漆木门……这些修旧如旧的物件,让这份红色历史讲述更加“原汁原味”。
红灰相间的清水外墙是典型的石库门特色。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清水外墙在不同天气和日光下效果并不一样,阴天或许看不出墙面不平整,但阳光一照射就暴露无遗。用特别调制的色浆和试剂把墙面部分做旧,再趁着晴天在阳光下一块砖一块砖地比对,来检查外墙颜色是否达到了设计效果。
历经精心修缮,中共一大会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即将焕发新的光彩。
会址修缮背后的“匠心”工艺
END
资料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官网、上观新闻、人民网、中共党史网
编辑:肖思格、刘晖
复核:李森
审核:刘戈
本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选
专治“六亲不认”!深圳这家医院扩建工程安排上啦
中标结果 |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国际招标
看完深圳这所高校的宿舍,网友表示羡慕到晕厥!
招标公告 |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项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修缮改造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开招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