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如何揭开心智、脑与教育之谜?听听《神经教育学》读者怎么说!
2021-10-22 19:35 来源:深圳市龙岗教育局
好
书
共
读
《神经教育学》
推荐语
对青春期孩子脑发育的研究,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物学状态,但这些研究却会影响我们成人对青少年行为的看法。
读书遇见更好的 自己
好书共读,书香润心
10月10日
龙岗区教育系统组织了
《神经教育学:心智、脑与教育的集成》
读书交流会活动
并特邀了
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博士温士贤参加
读书交流会后,又于10月20日特邀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奖获得者、深圳市康宁医院主任医师杨志伟博士,为全区老师开展题为《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的专题讲座。
下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对于《神经教育学》这本书
大家有什么读书心得吧~
教育神经科学助力实现因“人”施教
叶德卫
龙岗区教育局
向上滑动阅览
在我们日常观念中,青春期(12-18岁)是伴着不安色彩的概念。这个阶段通常被认为是迷茫和反抗时期,很多家长对青春期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麻烦充满担忧与顾虑。心理学家的研究将青春期定义为生命周期中“疾风暴雨式”的阶段:身体意向敏感性,性冲动与道德约束的冲突,代际冲突和叛逆,对同伴认同的强烈追求与保持自我独立性的矛盾等等。特别对初中学校来说,这个年龄段的个体令老师和家长们头痛不已。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既无法回避又颇费功夫。
神经科学的研究,相对于其他似乎已经发育完善的脑区,额叶区和顶叶区一直到青春期晚期仍然会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在整个青春期,额叶区的突触修剪和髓鞘化(改善神经联结的效率)一直持续进行”。这意味着与其他年龄段大脑各部分的相对同步和均衡发育相比,青少年期前额皮层的发育是滞后的。这也意味着,青少年的脑可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进行一系列具体的认知操作过程,包括注意指向、计划未来的任务、抑制不适当的行为、执行多重任务及执行一系列社会定向的任务。
所以,现实中,我们看到青少年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将风险程度看得更低和更具可控性,他们比成年人或儿童更容易在一系列不恰当的风险活动中受到伤害。
对青春期孩子这些脑发育的研究,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物学状态,但这些研究却会影响我们成人对青少年行为的看法。事实上,这次我们读书会老师们,就恍然对青春期孩子的种种看似无序和难以理解的行为有了科学性的解读,而非只是原来经验式的认识。而这,对我们继续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师生关系改善很重要。毕竟,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是基于“理解的同情”。
尤其是,很多家长和成人在度过自己的孩童和青春期若干年后,已经无法回忆当初自己的徘徊与困惑。那么,老师和家长们,来研读教育神经科学对人的大脑发育和神经机制运作的阐述吧。再整合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认知,这有助于我们对孩子天然的爱中再生长出理性的爱;有助于我们生成宽容的心态、等待的态度、足够的耐性和恰到好处的控制力,以陪伴孩子完成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历程。
“双减”要减脑压力
吴向东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
向上滑动阅览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大环境下,学生长期被关在狭小的教室里、家庭的房间里,过着简单单调的生活,持续的学业压力几乎成为了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魔咒。但长期的慢性压力,会使参与控制应激的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活动失调,长期分泌过多的皮质醇会使免疫力、注意力和学习效率低下,情绪可控性降低。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来引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两种激素都会作用在杏仁核和海马体的受体上,增强突触可塑性,使学习成绩提升。但长期的慢性的压力却会使神经元和突触减少,损害学习能力。那么怎样释放压力,使HPA轴的活动重回正常呢?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要营造丰富的环境,使学生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丰富的生活刺激,比如气味、声音、味觉、触感和景象等,会整合到无数的神经连接中(Jensen,2005a),成为促进脑成熟的“神经农场”。
丰富的环境是无穷的。仅就学习而言,比如:有新异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案,可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及时的积极的学习反馈,可以降低HPA轴的应急反应;混龄学习群体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诱发快乐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
就更广阔的生活来说,艺术、游戏、接触自然和社会也是重要的。比如莫扎特音乐可以对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等起到治疗作用,音乐可以增加对重要声音产生强烈反应的神经细胞数量。游戏有助于克服许多学习障碍,如反抗行为、消极情绪、对立态度等(OECD,2010)。小泉英明认为接触自然与社会真实情境可以提供丰富得多感官刺激,促进大脑更健康地发展(小泉英明,2009)。克里斯·罗文在《被虚拟化的儿童》中指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体构造不适合久坐不动……发育中的儿童每天需要2-3小时的无组织、积极的嬉戏玩耍,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的前庭系统、本体系统、触觉感官系统得到足够刺激,从而达到最佳的发展和学习状态。”
神经教育学视域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思考
宋冰
龙岗区千林山小学
向上滑动阅览
从脑科学角度看教育时期的划分,脑科学家提出最重要的成熟转折点主要有出生后2~3个月,7~12个月,12~24个月,4~8岁及青春期。教育者应该重视这些脑成熟的关键转折期,施以丰富和合宜的环境刺激与认知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8岁的脑发育同属一个连贯的阶段,教育者需要根据脑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7~8岁低年级小学生(一至二年级)的教学方案。
在现实中,在幼儿园以游戏教学法为主的学前阶段,突然跳入于课堂作业与应试为特色的小学阶段,以致小学生出现很多的适应困难。所以,当6~8岁学生已经进入小学阶段,如何加强小幼衔接,在小学低段开始衔接活动或融合课程?应该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课题。
所以,小学低段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都需要做系统的建构,特别是评价方式的变革,要从作业设计入手,对作业的内容、完成形式、表达方式等,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尝试运用游戏化的作业方式,注重操作体验,开展小组合作。特别在语言学科方面,加强语言、视觉符号、音乐、身体律动的整体设计,灵活运用动画、绘本、儿歌等工具,创设浸入式的、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更加符合儿童脑发育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教育要“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脑、手、眼、嘴、时间、空间,就体现了脑科学中儿童学习的规律,尊重儿童脑部发育和认知规律。丰富儿童的学习体验,创设立体的学习环境,为脑发育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大脑提供丰富的经验营养,帮助儿童积极的建构认知结构,塑造其充满学习潜能的大脑。
在当前双减、五项管理的政策背景下,运用神经教育学的理论成果,特别在小学一二年级,形成创新的课堂模式、组织策略、作业设计等,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认识·看见·成为之路
李琛
布吉高级中学
向上滑动阅览
站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基石上,我们的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呢?
一位名叫尼克的孩子,大脑右半球由于频发癫痫而被医生切除,但在他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他大脑的左半球竟然逐步替代了右半球的功能。通过对尼克的跟踪研究,认知心理学家Battro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即教育和学习行为可以重塑或改变人脑的原有结构和功能。
当教育工作者意识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重塑脑功能,教育对象也能明白自己积极主动的情知意努力与行动有助于改变自身原有的脑结构时,我想教育这件事会变得更有意思。神经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甚至是情感支持和情绪状态,都会对教育对象的大脑造成影响,具体而言,当教师发出“这个孩子没法教”的信号时,当教师总是用刻板印象评价学生时……这样的教育情境下,学生积极、正面认识自我的通道有可能会因此而关闭。
同样地,教育对象如果长期处于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状态,这不仅无益于大脑结构的改变和发展,而且有碍其对自我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认识到人的脑功能具有可塑性,为教育工作者认识教育对象,也为教育对象认识自我打开了一条大通道。
沿着这条通道,教师可以运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学习能力、思维发展、人格完善等方面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在动机,既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个性差异等因“材”施教,又需抓住教育对象在心智、脑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能力、情绪水平、行为模式特征等进行因“脑”施教;与此同时,而学生则基于对自我的正面、积极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愿景,可以因“脑”创造,去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独一无二的数学脑、语言脑、音乐脑等等。
神经教育学扩大了我们认识教育的边界,更重要的是,从“脑”到自我,它有助于扩展个体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边界。
“三大转向”:
神经教育学视域下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
张武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教育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教育学的产生却不是很久远。其作为独立学科以来,教育的专业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追求,也是其价值之所在。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神经学、脑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教育内涵被不断丰富。“它(教育)需要整合有关脑和心理的知识,正像它需要整合有关社会、政治和伦理等相关知识一样;因为教育的目标是高度复杂的。”社会的复杂性、人的复杂性、心的复杂性、脑的复杂性,让教育关注与研究不单单是教育者的分内之事,教育学的界限与藩篱不是很明显。
神经教育学作为新型学科特征是跨学科性,把教育与神经学、脑科学研究结合越来越密切。教育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要“教育专家”参与,需要让不同领域科学家,特别是涉及人成长与发展的跨学科人士共同参加,正如书中所言“关注的是‘心理、脑与教育’不同研究背景者的沟通与整合,更关注这些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精诚合作。其意在促进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有效沟通、有效整合”。
教育政策需要不同领域科学家把最新科学成果转化到政策以引导教育实践。通过跨学科合作避免教育政策制定仅仅局限在教育内部,使教育政策的广度、深度以及高度得到充分体现,在科学性基础上确保其引领性与方向性。
脑科学——数学学习的新视域
李妍
龙岗区千林山小学
向上滑动阅览
一些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忧虑、紧张的状态,称之为数学焦虑,但产生数学焦虑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不擅长数学。
数学焦虑会消耗用于组织完成任务信息的工作记忆,所以,担心自己能否解答数学问题或能否完成考试都会消耗工作记忆,从而使得考试或解题所需的工作记忆有所减少,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解题技能。孩子是通过家长和老师来认知数学,如果家长对数学问题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驾驭,孩子就会在脑中认同并接受这一观点,并在完成数学任务时表现出担忧与焦虑。而老师课堂上催促学生解题,所营造的紧张的氛围也会加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并转化为数学焦虑。利用深呼吸或体育运动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写下担忧的情绪以释放内心的压力,运用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来增加信心等等,都会对缓解数学焦虑产生积极效果。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课堂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思考、积极建构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可能有数学焦虑的学生个体,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创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
就像这本书关注的焦点一样,“脑中的教育”、“教育中脑的机制”,将神经科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积极运用脑科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尊重学生脑发育和认知规律,优化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都将为教育者提供新的路径指引。
“神经承诺”与“安全依恋”
胡小敏
龙岗区教育局
向上滑动阅览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关注点不只是智育,还得有德育、美育、体育、劳育,概括来说,得“五育并举”。如何“五育并举”,方法层出不穷,书中也提到了“莫扎特效应”等现象性词汇。而我,比较喜欢“神经承诺”这个概念,它与“安全依恋”形成一对相成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感觉世界更美好。
“神经承诺”的概念是分析生命早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更好时出现的一个观点,即婴儿在生命早期就建立了察觉语音和韵律的神经回路,这个回路一旦建成,新的学习模式则难以进行。原来,不单有“神经神话”,还有“神经承诺”,这真是奇妙的“神经存在”。
承诺是一个双向关系词,它有承诺的主体和对象,在主体和对象之间建立联系,承诺才有可能实现,即使承诺是对自身而言,也是一对双向关系体。承诺的双向性,决定了脑功能的良性发挥,需要各种亲密关系的双向支撑。从家庭角度而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从师生角度而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同伴关系而言,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联系。
我们距离“因脑”施教还有多远
黄映
龙岗区教育局
向上滑动阅览
早在1900年,杜威就在芝加哥大学建立实验学校,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基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教育实践,以测试它们在现场实践中是如何运行的。要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案,也需要建立类似的研究学校。如书本第六章《脑与体育》指出:“在儿童期,高水平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记忆的编码和提取,特别是对于关系记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要转化为可应用的教育教学方案则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高水平的有氧运动的标准是什么?运动时长、运动强度等相关参数是多少?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有氧运动的方式方法以及运动时长、运动强度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怎样的参考值?多高水平的有氧运动对儿童记忆影响最佳,有参考区间吗?高水平有氧运动对记忆的影响时长有多长,有没有参考区间……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一研究结论仍然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因脑”施教仍然不能落地。
神经教育学不仅需要基于科学的证据自上而下构建教学理论,也需要基于实践自下而上设计出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所以,培养基于神经教育学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别重要,这些专业教师既需要深入理解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又需要熟悉具体教学活动规律。目前,一些世界名大学已经设置相关专业培养神经教育学的专业人才,如哈佛大学开设了心理、脑与教育专业,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神经科学与教育专业,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开设心智、脑与学习专业……但均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大力培养基于神经教育学的专业教师队伍仍是当前神经教育学深化转化研究的重点之一。
神经教育学视角下课程整合的思考
郭俊根
龙岗区平湖实验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大量的研究表明,“建立师生依恋关系不但可以有效减低孩子成长中的应激性反应,还能为其脑发育与认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情感支持。同时,和谐的家庭氛围,同伴的积极交往同样可以促进孩子脑内社会性与情绪加工网络的健康构建。”
我们都知道,人的积极情绪对大脑发育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也能很好地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影响儿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促进大脑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建立支持性和关怀性的学校氛围和愉悦互动的课堂文化,构建孩子们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同伴交往与合作,指导家长关注、关爱孩子的情绪情感,从而让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
根据世界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表明“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孩子们应对未来不可预知世界的最核心的素养”,情感既是一种核心素养,它回答了为谁而学的世纪提问,同时又是促进学生立德修心,勤勉好学意志品质形成的强大力量。可见,我们的课程重构既要为大脑发育提供情感支持,又要服务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
25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几千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材”的本质特征,只是因为科学的限制我们对孩子们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今天,随着生命科学与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课程有理由也有条件进行重构,让课程更加贴合于孩子们的生命特征和发展需求,让课程为促进孩子们的生命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影响。
开卷有益
张劼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
向上滑动阅览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新的名词——神经神话。前面的观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经神话,在书本的第五章《脑与智育》中,作者对神经神话进行了定义:“神经神话是指来源于神经科学但是在演化过程中偏离了神经科学的原始研究,在神经科学以外的领域中传播与稳定下来的广泛流传的观念。目前教育界存在的许多神经神话不仅阻碍了人们对科学规律的正确认识,还使教育者形成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
但是教育有着一个最本真的价值追求,就是实事求是。教育在吸取脑科学进展,探索将脑科学运用到德智体美劳等等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范假借脑科学之名,包装售卖各种谬论。
《神经教育学》给童趣语文的启迪
陈洪峰
龙岗区千林山小学
向上滑动阅览
书中写道:“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并能对其认知能力和策略运用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许多学校却不断占用和减少休息时间,增加测验的强度,留给娱乐、游戏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句话不正是减负提质的重要注解之一吗?减负,减少测验次数,降低测验强度,给儿童更多的娱乐、游戏时间,让儿童喜爱学校,喜爱学习。而游戏化教学,是儿童学习动机最好的动力源,我们应当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有更多的游戏活动、展示、表演、实践机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使之欢乐地参与学习,这才是提质的好方法。
该书还指出:“利用游戏,教育者能够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克服很多的学习障碍——如反抗行为、消极情绪、对立态度等。对于课业任务很重的中国儿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啊,不少的孩子厌学、对立,生成负面文化,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却迷恋电子游戏。我们是否可以开发一些趣味盎然的学习型电子游戏呢?或者,从电子游戏中受到一些启发,让我们的教学策略带上一些电子游戏的元素呢?
从科学的视角看待脑和教育
彭江平
龙岗区甘李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脑的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想真正地发挥脑对于教育的作用,则必须遵循脑的发展规律和工作规律,我们知道脑皮层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能力表现也是不同的。
刚出生的婴儿,其脑部主要在发展他的感知觉皮层和运动皮层,所以这个阶段的婴儿喜欢到处展望,对颜色刺激,物体运动都很敏感,喜欢拿手随便抓东西或者把物品放入口中刺激口部的神经细胞,在这个阶段就要给予孩子足够丰富的感觉刺激,才能充分发展其感知觉皮层。
如2、3岁的阶段,脑部发育是他的语言敏感期,在这个阶段要给予足够的语言训练和信息刺激,以此来促进大脑皮层中语言神经部分的工作,发展他的语言能力。这样的敏感期和皮层发育规律都是基于我们对脑有科学的认知,而后进行对应的科学开发,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过早开发,会给脑部造成难以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疲惫感,这便会降低脑神经工作的活跃性,使得学习效果下降,还会影响脑神经的进一步发育成熟,而过晚的开发者难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由此,课间科学的开发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意的,离开了对脑科学的认知,我们在教育行为上便容易走向经验主义,以过往的经验作为教育人的标准和主要方式,殊不知脑的差异性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教育行为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基于脑科学证据的行为才是教育该有的可取行为,才是开发脑过程中该有的行为。
名师引路,我修行
何江洋
龙岗区华南师大附属大运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更应该因“脑”施教。基于脑发育规律的教育实施,既要追寻脑发育的规律,比如,脑新陈代谢率的发展规律、脑灰质与白质的发展规律和脑发育的动态可塑性等;更要有针对性的做到促进脑发育的有效实施,比如说,我们要让儿童好好运动、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好好调节情绪、好好减压,以及好好交往等等。
只有遵循脑发育的客观规律,科学的加以正面的“培育”,这种培育必须与脑发育的进程相匹配,大脑成熟与心理能力的发展才能协调一致。因此,儿童的抚养者和教育者必须重视脑成熟的关键转折期,施以丰富和合宜的环境刺激与认知训练,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好神经教育学,让教育更科学
杨凡
华中师大龙岗附中
向上滑动阅览
每个读者可以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宝藏。
作为一名教育政策制定者,看此书可以提高教育政策、决策水平,每一项教育政策的颁布都牵扯到千家万户,影响着无数孩子的人生,是否符合神经教学学规律,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何要提倡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本书从脑与德育、脑与智育、脑育体育、脑与美育的角度,谈到脑的发育是全面的、系统的。学校从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各方面要符合孩子大脑的发育特点,抓住脑的学习敏感期提供刺激,进而促进大脑健康发展。如文中讲到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动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采用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因此在低幼阶段,我们都提倡游戏化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家长,从脑的发育来说需要充足的营养,避免物理、化学的伤害,要有充足的睡眠、社交、体育锻炼、美育等刺激,要为大脑发展提供丰富的环境。这也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双减”政策一致的,家长要学会多陪伴孩子,带孩子更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真实的环境,给予脑部更丰富的多感官刺激,促进儿童大脑健康平衡发展。
从脑科学角度规划职业、教育学生
林芷萱
龙岗区仙田外国语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无论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我都认为,每个人在年少时会受到身边人情绪的极大影响。“快乐会传染”,暴躁、冷漠也可以传染。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也并不全对,《神经教育学》中的研究表明:不同皮层或皮下结构的损害会改变一个人的社会行为,且认为情绪参与了道德认知,也许这类人是有教养的,但他们的某些不良行为可能是因为受到消极情绪的控制。情绪对人的社会行为影响非常大,“退一步海阔天空”和“冲动是魔鬼”便是两种情绪影响行为的例子。
作为老师,想要避免与学生起不必要的冲突,或把学生们培养成有良好道德行为的人,首先就应该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让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极端情绪来解决一切问题。如果学生已经养成利用暴躁的情绪来解决问题时,老师应该追寻原生家庭问题,而非单方面指责学生,学生的家校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养成,而他们的情绪又会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大脑构造,因此老师在一般情况下,要以平和、淡定、有人情味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避免让他们成为冲动的“魔鬼”;除此之外,也不要随意在自己心上给学生贴道德不良的标签,因为也许他们并非道德上的“魔鬼”,而只是被魔鬼情绪控制的天使。
从神经科学角度关注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刘益
龙外(集团)新亚洲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游戏化教学。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这个学生不爱学习,那个学生不会读书。用神经科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通过阅读《神经教育学》,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简洁的结论: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究其原理,不同的神经递质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我们的大脑自身追求让“它”自己感到快乐、刺激的东西,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多巴胺”。
相比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和儿童在游戏里反而能活出自我,活出自信,时刻保持专注和投入。在游戏里,人往往会更加有力量感、目标感和团结一心的感觉,容易盛产多巴胺,在团体游戏协作中非常排斥“猪队友”。所以我在思考,在课业压力不会太大的小学教育中,可以尝试将班级学习打造成兼具游戏感和游戏思维的课程。
每个班级、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赋予不同的身份和关系,每个学科、每节课内容都可以合理的设置成故事情节,每个“小练习”都是升级考验,尽量用孩童的语言让他们了解“游戏规则”,模拟游戏里“升级打怪”的原则设置学习的进度和节奏,确定奖励与惩罚措施,将班级公共区域打造成孩子们大型的真实的游戏实践场所,让每一次学习都变成一场游戏,每一场游戏都是一次学习,每个孩子最终都能成长为超级玩家。
除了课程设计,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评价方式都可以采用游戏化的设计和实践,注重学生操作体验,创设沉浸式的学习和“游戏”环境,为大脑学习创设丰富的环境营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迎接教育研究新范式,编织“双减”成长网
余发红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每一位教育者好好思考减轻了课后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教育的的重心更聚焦校内课堂,在这样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等关系的凸显,而这越需要探索教育神经学,重新审视教育勇于颠覆已经“可以了”的教育理念。
脑发展的规律向我们告知了对青春期孩子简单粗暴强制灌输的无力,毕竟认知等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发展,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却影响着一生的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充分利用好青春期社会性大脑和同伴导向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成长型思维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实现自我认同、获得自主独立。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充分尊重学生,真诚信任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方式,用心带好每一位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正积极探索“导师阵营制”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把语文学习的时间权、空间权还给学生——不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力求师生达成平等倾听与合作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孩子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充分运用小组合作、“龙争虎斗”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捕捉学生鲜活的个性,提供一片沃土,给予他们足够的滋养,引领他们的完整成长,自己会一直在路上……
更多好书共读
请戳链接
好书共读 | 读《儿童的秘密》,探讨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来源 |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往期精选
首期开班!龙岗“校长天团”带55名中层干部双向提升研修
重磅!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3.0时代来袭——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
和神舟一起冲破天际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