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工艺美术的盛宴:近270件作品亮相“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2021-10-27 18:40 来源:文博会
人工智能朗读:

展现心手合一的工匠精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承办的“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于10月26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楼综合展厅开幕。
该展是工艺美术领域的全国性专项学术大展,也是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的品牌展。展览自2020年开始筹备,于2021年2月正式立项并通过中国美协官网、官微等平台对外发布征稿,截止6月15日收件结束,共收到投稿作品2810件。
经过中国美协在评委库中抽选专家组建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评审原则,经过规范的初评、复评程序,以及监审委员会严肃认真的监督,共评出240件/组入选作品,并特邀全国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共计265件/组作品。
“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距首届举办已有三年时间,作品积淀和发动比较充分,是全国工艺美术家共同关注和期待的高规格学术大展,展出作品包括玻璃、金属、纤维、漆器、首饰、织绣、雕刻、编织八个工艺美术类别,这些作品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关照栖居地环境和民族习俗等特质,融合新技法、新材料和新创意,既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又注重现代美学的艺术表达,系统深入地诠释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使古老的媒材和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艺美术艺术家们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最新尝试和探索。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潘鲁生表示,在“设计之都”深圳举办工艺美术作品展,更能彰显传统工艺的时代价值,凸显工艺设计满足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创新能力,提升工艺美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度,引领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启更深层次上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开幕式当天,还将举办“传统工艺与高质量生活”学术研讨会,30余位工艺美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围绕主题,就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高质量振兴发展、发挥工艺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并研讨。
在新时代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被重新审视,其作品创作呈现出“本源性”、“艺术性”和“设计性”交叉融合的发展特点。中国美术家协会将“工艺美术”纳入“大美术”视野,推出“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这一学术品牌,给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工艺美术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展示平台。
据悉,展览持续至11月26日。
此次大展有共分六大单元,不妨一起来了解这些充满巧思的作品吧。
第一单元
雕刻工艺
雕刻表现手法上主要有雕、刻、塑等工艺技法。中国传统雕刻按照材质可以分为牙雕、木雕、竹雕、石雕、皮雕、陶瓷等。按照形式可以分为浮雕、镂雕、线刻、圆雕等。现代雕刻工艺技法和表达方式均呈现出自由化、开放性的艺术创作面貌。激光技术的发展给雕刻工艺带来了新的创作语言。数字技术不仅让虚拟雕刻成为了可能,更实现了雕刻作品的存储和复制,促进了雕刻技术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和研究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雕刻,赋予现代雕刻新的表达方式,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此次展出的40余件雕刻作品,创作者大多来各大美术学院,接受过系统的艺术理论教育。这些作品既吸收了传统的精华,又顺应时代审美要求,以史为鉴、吐故纳新,自运新意、开创未来。透过这些雕刻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创作者对雕刻工艺新的表现形式的探讨,新的雕刻材料的尝试,以及传统雕刻材料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为传统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第二单元
漆器工艺
中国漆器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不仅美观而且耐水耐腐。传统漆器色彩多变,器型迥异,综合运用各种装饰技艺,制作精美,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表达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美学观念。21世纪,面对装饰绘画、立体造型、现代设计等当代艺术语境,靓丽色彩、新颖造型、材料环保成为现代漆器工艺的时尚。艺术家紧跟时代走出新思路,让传统回归生活,将多样化的漆艺表现手法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本次展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共有70件各地艺术家所创作的漆器入选。这些作品在造型设计、色彩单配方面更符合当代审美,实现了器形与装饰的融会贯通。在保留优良传统特质的同时,将漆器工艺与现代艺术和工业设计相结合,焕发新的生机。
第三单元
纤维工艺
纤维工艺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织绣、印染等技艺,创作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工艺。现代纤维工艺是从传统纤维工艺演变而来的,艺术家在创作理念、造型手法、展示方式上多有突破,充分利用材料的各种性能,使纤维工艺摆脱平面走向立体,开拓出多维度的展示空间,从形式、构成、色彩等诸方面让人耳目一新。现代纤维工艺依托不同形态,与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使视觉、触觉等感知得到更多美的愉悦,建立更适合人的室内空间环境。艺术家也吸纳现代艺术观念和纺织刺绣工艺最新成果,对纤维工艺的独特语言进行广泛探索、大胆试验,使纤维工艺构成形式呈现开放而多元化的风貌,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单元
玻璃工艺
玻璃材料晶莹剔透,变化丰富。在西方人们把玻璃赞誉为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生产玻璃的国家之一,传统玻璃工艺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历史烙印。在古代由于原料的珍贵,玻璃被誉为五大名器(玻璃、金银、玉、陶瓷、青铜)之首。在高价的限制下,玻璃的流传一直仅限于皇亲贵族和王公大臣,玻璃工艺一直没有在民间流传开来。
近代以来受战争和进口玻璃倾销的冲击,本土玻璃工艺一度衰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当代中国已成为世界玻璃制造大国,玻璃艺术课程也在全国多所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艺术家将中国传统工艺应用在现代玻璃艺术创作中,通过玻璃展示个人艺术观点。现代玻璃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多元化趋势,构成了当下玻璃艺术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格局。
此次展览展出40余件玻璃艺术作品,创作者们秉持着设计美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掘玻璃造型艺术的可能性,实现功能美、技术美、材料美、形式美的融合统一。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中国玻璃艺术教育二十年来从无到有,一路上下求索取得的累累硕果,也看到了当下的中国玻璃艺术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之上,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最大限度挖掘玻璃艺术之美,走出符合当代艺术美学的发展之路。
第五单元
金属工艺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有错金、掐丝、錾刻、花丝镶嵌、平脱等类别,博采众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自成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艺术开始进入中国,随着理念和视角的变革,金属工艺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实现了关键转型。而且,金属工艺的演进同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出现了离心铸造、液态模锻、3D打印等新技术和多种新材料,艺术家在不断利用金属本身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它们新的价值与理念、开发新的用途和形式。
如今,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试验各种可能性,充分表达自我,拓宽这一领域的边界,尝试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革新形式,凸显现实和人文关怀。本次征集展品时,倡导“心手合一”,设计与制作并重,以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匠魂”,表达古为今用、求新求变的理念。
第六单元
首饰工艺
中国传统首饰具有选料绚丽贵重、结构精巧的特点,是权力和地位的体现,造型和纹样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现代首饰在主题、材质、工艺、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出现了突破,更加注重个性的宣扬和观点的传达,选料不局限于贵金属和珠宝,审美偏好由具象、繁复转向抽象、简约,强调首饰与人的有机联系,捕捉生活中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在注重美感效果的同时关心社会现象,使用人群也大大扩展,不再仅仅是彰显财富和身份的奢侈品,变成了艺术家多元化表达方式的一种载体,有助于实现生活品质、生活美学的提升。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是本次展品的显著特征。艺术家自厚重历史中汲取灵感,以创新手法表现文化精髓,追求同传统的“神交”,在碰撞与交融中让古老的符码萌生新的内涵。
来源 | 深圳书城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图片中的小程序码
或点此进入“文博会+”
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