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 北方飘起第一场雪,我在的深圳浅冬城暖,虫鸣不息
2021-11-06 22:24 来源:深圳发布
明日,立冬。
此时,黄河流域“水始冰、地始冻”,寒冷渐至。
与北方不同,在亚热带的深圳,季节却刚好褪去了酷热,变得凉爽、干燥起来。
浅冬城暖,虫鸣不息。众多的小生物,在深圳这片沃土,继续以多样的身姿、异彩与吟歌,展现着生命的多样之美。
在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昆虫的丰富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深圳的山野里大约有10000多种昆虫。细细观察它们千奇百怪的形态、匪夷所思的身体结构、让人惊艳甚至惊恐的色彩;留心记录它们从一枚卵蜕变为成虫的历程、它们猎食的技能、它们吸引和俘获配偶的手法、它们保护和养育儿女的方式,你恐怕会惊叹,大自然造物力量的不可思议。
▲ 隐居在我们身边的外星人
「多样」是深圳生态的关键词,而昆虫,则是这幅生态拼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巧多变的身体结构、水陆空全适应的生存技能、极好的胃口、强大的繁殖力,多样的生命形态造就了昆虫强大宽广的适应力,成了深圳数量最多的动物家族。
我们忙碌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我们早已习惯摩肩接踵的往来人潮,但这群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昆虫朋友」,却鲜有受到我们的关注。
时值立冬,一座充满暖阳的现代城市里,古老而多样的昆虫正在繁衍生息。
这,是属于深圳的冬日浪漫。
“ 朋友 ” 的多样
▲ 蜻蜓眼睛凸出的球形表面让蜻蜓的视野格外开阔。
多样的生活地 -
从深圳的最高点好汉坡顶峰,到大亚湾海平面的礁石,从平安大厦的水泥缝隙,到我们家中的橱柜背后,都有昆虫出没的身影。强大宽广的适应力,让昆虫成了深圳数量最多的动物家族。
▲ 蜾蠃。生活在丛林灌木草地中的昆虫。大地上的植物是大部分昆虫的居所和食物来源。
▲ 蜻蜓。飞行在空中的昆虫。从速度上比较,蜻蜓飞行速度超过了许多飞鸟。会飞的昆虫占据了巨大的生存优势,快速逃离捕食者,迅捷捕获猎物,最大可能拓展生存空间。
▲ 蚂蚁。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昆虫。
▲ 水黾。生活在水上的昆虫。水黾在水上的动态酷似潇洒的划艇运动员。
多样的形态 -
昆虫的外形让我们眼花缭乱。
从纤小孱弱的蜉蝣(蜉蝣目),
到壮硕霸蛮的天牛(鞘翅目);
从硬革裹身的荔蝽(半翅目),
到柔翼翩迁的蝴蝶(鳞翅目);
从辛勤奔走的蚂蚁(膜翅目),
到油滑取巧的蟑螂(蜚蠊目);
从耍“刀”的螳螂(螳螂目),
到弄“针”的豆娘(蜻蜓目);
从大眼妹苍蝇(双翅目),
到大长腿哥蟋蟀(直翅目)…..
——昆虫,拓展了我们对生物外形的想象力。
▼ 左右滑动查看昆虫解构图
▲ 豆娘,翠胸黄蟌。“弱不禁风”的肉食者。
▲ 龙眼树上的龙眼鸡。头上方的鲜红的长鼻状突起夺人眼球,上面零星的缀着白点。绿色的前翅上分布着鲜亮的柠檬黄色斑点,分外靓丽。
不仅不同昆虫有不同的形态,许多昆虫在成长过程中也呈现着多样的形态,一种昆虫从幼体发育成成体,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多样的触角 -
多数昆虫在两只复眼的中上方都有一对触角,上下左右不停地摆动——好像两根天线时时刻刻在接受信号和追踪目标。
▲ 黄带薄翅天牛
昆虫的触角形状长短各异,有的像卷丝,有的像长矛,有的像京剧演员头上的翎子,有的甚至像钢锯。
▲ 螽(zhōng)斯细细的触角最为飘逸,长度是身体的数倍。
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形状各异的触角有味觉、触觉和嗅觉,是昆虫的鼻子、舌头和耳朵,是与同伴交流的工具,是探测外部环境的“雷达”,可以感应到空气中极小的粒子,在觅食、求偶和逃避天敌时作用巨大。
▲ 小豹律蛱蝶的触角。蝴蝶的触角大多像一个小鼓槌,末端像一个逗号。蝴蝶的触角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也是找寻花朵的主要定位器。
多样的口器 -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担负着取食的任务。昆虫的食性广泛,有固体,有液体,有暴露的,也有深藏的,昆虫的口器也因此变化多端。常见的有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和嚼吸式口器。
▲ 喝水的毛毛虫
▲ 虹吸式口器。残颚线蛱蝶收起来的“吸管状”口器。
▲ 舐吸式口器。口鼻蝇的舐吸式口器是蝇类昆虫特有。取食时贴在食物上,液体食物进入食道,如遇颗粒食物,会刺刮成碎粒和液体,再进入食道。
▲ 嚼吸式口器。吸食白花鬼针草花蜜的西方蜜蜂。
小小生命的生存大法
▲ 昆虫的拟态
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昆虫没有庞大体魄、尖利爪牙和致命毒液自卫,它们最擅长的是装扮、躲藏和逃避,因而演化出了富有创意的颜色、图案和体型。为了避免沦为天敌食物,昆虫的招法层出不穷。
保护色迷惑法 -
昆虫把身体外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让天敌不易辨识。最常见的保护色是绿色、褐色和棕色。
▲ 万叶如海一身藏:和树叶融为一体的樟翠尺娥
拟态混淆法 -
拟态是比保护色更高级的求生法。一些昆虫不仅通过颜色,而且通过外形、姿态或行为上模仿其他生物来躲避天敌。
▲ 狭口食蚜蝇,装扮成蜂的蝇。食蚜蝇把自己拟态为凶狠有刺的胡蜂和蜜蜂。为了逼真,还会仿效蜂做螫刺动作。
警戒色恐吓法 -
有些昆虫用招摇的色彩和斑纹,向猎食者表明自己的身体有毒,有刺,会分泌恶臭,不能吃也不好吃,威慑和警告天敌。
▲ 离斑棉红蝽高调而张扬的警戒色
密集震慑法 -
在山野里,常常会遇到昆虫的幼虫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看得让人心里发毛。密集生存正是它们生存的策略之一。聚集起来的昆虫会对天敌起到阻吓作用,群居的幼虫也可以用牺牲部分同伴换来族群的延续。
▲ 盾蝽群居的幼虫
装死逃生法 -
昆虫的假死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当它们的眼睛或身体感觉到周围环境有些异动时,神经就会发出信号,浑身肌肉就会收缩起来,原来停在植物上的足也会缩起来,身体就会滚落下去。
▲ 梅林后山上装死的小眼斜脊象
不要让昆虫跑了
▲ 采食苦楝花蜜的豹尺蛾。飞蛾也是传粉的能手。
多样的昆虫,本身便是深圳多样生态的「守护者」。
在深圳,开花的植物超过2000种,其中超过80%需要动物传粉,虽然哺乳动物和鸟类也是传粉的担当,但最主要的生力军还是昆虫——超过80%的植物传粉是由昆虫完成。
扎根在大地,一生都无法移动的植物,依靠花朵鲜艳的颜色,甜美的蜜腺和特有的气味招蜂惹蝶,吸引各种传粉昆虫。传粉协助植物的繁衍,也直接和间接维系着这个城市里的生态系统。
▲ 双斑短突花金龟在山指甲花觅食。能够传粉的不只是蝴蝶和蜜蜂,甲虫可以为许多缺少花蜜的大型花朵授粉。
依据多年的观察和记录,深圳的传粉昆虫有减少的趋势。
自然生态的好坏,关乎到每一个生活于此的生命,而生物的多样,是良好自然生态的应有之义。
于深圳而言,大型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丰富到超出人想象的繁复链条,昆虫,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一环。
留住多样的昆虫,便是留住良好自然生态本身。
▲ 开花植物和昆虫红娘
——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作者:南兆旭、钟旭辉
摄影:南兆旭、冯海明、王桐山、郭鹃
校审:肖刚 黄淳 刘东博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