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福田

云尚书房丨大美中国古诗词

2021-11-18 19:03 来源:福田图书馆

人工智能朗读:

悦从书起,闻声而来|第二十期 我来读

诗词是中华文明中的独特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表达体系

惜字如金,却意境隽永悠长

它是日常庸碌里的潇洒与娴静

在繁忙之中洗涤心灵的疲惫

它是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是我们家国情怀取得的最大的公约数

本期“云尚书房”,我们邀请到一位

热爱中国古诗词的读者

与我们分享她的诗意生活

作者

苏海欣

普通职员,两个孩子的妈妈

收听

▾ 点击收听 ▾

嘉宾 | 苏海欣

为体现最佳效果 请使用耳机收听 *

分享

“湾区生活大师”节目的听众们你们好,主持人好。我是苏海欣,很高兴今天能参加咱们的“云尚书房”,聊一聊我最喜爱的古诗词。

#01

苏女士今天要给我们推荐的都是跟古诗词有关的书对吗?分别是什么?

A1:

我家里就关于古诗词这类的书,其实数量还蛮多的。今天主要就选两本,来跟大家做推荐,一本是叶嘉莹先生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还有一本是林晋士先生著作《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诗经的第一堂课》。叶先生呢,应该说现在属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给孩子的古诗词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02

您觉得叶嘉莹先生选的这本古诗词,跟你以前读过的这些古诗词的类型上面,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吗?

A2:

有很大不同。我为什么会选这本书呢?我们以前看的,就是比较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一说起唐诗宋词,往往都是说什么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是比较出名的,或者说名气比较大的这些人。

其实在选这本书之前,我买过很多本叶嘉莹先生写的其他的书,翻了以后就觉得,很好看,也很容易看,通俗易懂。另外,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同为女性的关系,我看她的书就觉得,分析得很细腻,跟我看之前其他人写的书不太一样。叶先生会比较细,比如说李后主的诗,它(叶先生的书里)可能就很多,或者比如说温庭筠的,它对于很多人涉猎都很深;比如说像杨万里这个诗人,我原来是对他几乎没有太多了解,结果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哇,这个人好厉害!他写了这么多很清新的、自然的那种乡居生活。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03

你还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其实我很好奇,这本书当中到底讲了一些什么?它对你所理解的《诗经》又有什么样的帮助?

A3:

这本书里就介绍的其实蛮多,它不仅仅是把诗的内容放里面,它还会给你介绍一下:比如说“风雅颂”是怎么分,国风、郑风、秦风……有什么区别;包括后面还有一些说孔子、孟子、荀子这些人,他们跟《诗经》的关系之类的。应该说,《诗经》其实就是一个当时社会环境的记录,既有对宫廷生活的记录,也有对劳动人民的、特别艰辛的生活的记录。其实它是很真实地反映了那段时间的“片段”,或者说是不同人眼中的生活。所以我觉得通过这种优美的文字也好,还是说苦难的记述也好,是能对当时的生活有那么一点幻想或者是了解的。

#04

听你这么一说,其实《诗经》里头并不是只有我们大众所了解的,好像只有“关关雎鸠”等等的一些诗句?

A4:

哦,那绝对不是。看它这里对于那种特别荒淫的,或者说是暴虐的宫廷生活,一种赤裸裸的揭露。当然我们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关雎”啊,就从它入手来看的,因为大多数人,情感还是最“原始”的嘛!

#05

您是一直都很喜欢古诗词吗?

A5:

嗯,一直喜欢,从小就喜欢。至于为什么喜欢,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是特别的清楚。可能我从小就觉得古诗词,觉得那个语言太优美了,然后又非常简洁,情感特别丰富;其实所有的喜怒哀乐,什么惆怅、忧伤、兴奋、豁达,其实都可以在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作里面,能让你得到这种情感的体验。

诗词的意境引人入胜

你像《宿新市徐公店》,这是现在的课本就有的,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比如说《雨后田间杂记》: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大家可能之前没有听过这首诗,你能感觉到,他这个白描的手法,太厉害了。我一直为什么喜欢看,我觉得,言简意赅!就那么几个字,但是会让你想到一幅画儿;或者说,甚至是带有这种流动性的、有动态的。

古诗词里面,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太丰富了;喜怒哀乐(在)不同的诗词里,什么样的都有。(再)比如说,我很欣赏苏东坡的诗词,特别豁达。你小的时候看到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但现在你看到很多,书写得很深入:他会告诉你,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当时是被贬到哪儿啊、他大概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你想《定风波》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这老头儿多厉害啊,人家都已经被贬到那儿了,还能有这种心态,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一个,比如说你悲愤或者你生气或者你愤怒的时候,你看看李后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千古名句,是能够让你产生共鸣的——觉得:你这点小委屈算啥呀?那一国之君都被囚禁了,都成那样了是吧?

包括你像那种壮怀激烈的,像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就觉得,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情绪、情感,你都可以从不同的(诗)里面能跟自己产生共鸣。

包括我刚才读那个杨万里的小诗,多适合现在人们对田园的那种渴望——你哪怕坐在自己家阳台上,看一盆你自己养的小花,翻翻这个书,对于调节你的情绪、愉悦你的身心,都是很有帮助的。

#06

我想问一下您本人是文学类的专业的吗?

A6:

我学财务的。这个不矛盾吧,数字是数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爱好是爱好。

#07

您这么喜欢诗、古诗词,平时会不会也对其他类型的诗歌,比如说国外的一些“大家”的诗歌,也有兴趣呢?

A7:

当然我这个观点可能会比较狭隘,就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倒是翻过一些欧美的诗、词,我觉得跟我们的古诗词比起来,差点意思。我们这个古诗词,虽然我也会看注释、看翻译成的白话文,但是我并不是特别的喜欢,我觉得一翻译成白话文以后,就把意境就给破坏掉了。

#08

既然是给孩子的古诗词,是不是也要求孩子们跟着自己来一起看或者说一起读?当时那么早就买了,是给孩子的阅读提前来做这样的一个储备是吗?

A8:

叶嘉莹先生《给孩子的古诗词》,其实我是大概买了有五、六年了吧,我倒真没想着给他做什么储备,因为小孩他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绘本的,我主要是买来给自己看的。这本书估计很多现在四、五年级的孩子的家长,应该也都有耳闻。虽然这本书我买的时候,我小孩还在幼儿园大班,但是今年暑假,他四年级的暑假,(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09

但是他是不是早就已经读过了?

A9:

我倒是读了两、三遍。老师指定必读以后,他倒是有看,但是我觉着,他只是泛泛地翻了一下。前几天,我儿子在跟我先生聊天,就啰啰嗦嗦地说了好长一段话,后来就我说:“儿子,咱古人曾经有一句话,一句话就能把你跟爸爸这么多话全都概括了。他问我是什么?我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我说:“你看,这一句话把你这一大段,全概括了,多简洁、多明了”。

#10

孩子的反应是……?

A10:

懒得搭理我……

#11

您刚刚说过,您儿子小学四年级,学校已经把叶嘉莹先生的这本书作为必读书目推荐了,那么这一回有理由要求他再好好的读一读了,是不是?

A11:

我觉得没啥太大用,他们现在可以选择的太多了。再一个就是,我喜欢的、我觉得好的,他未必觉得好、未必喜欢。我没有要求他去读,但是我其实是很希望,他能自己主动地去翻翻这一类的书,或者说爱上它。

#12

那孩子对古诗词,甚至对阅读、对纸质书都这么兴味索然,你会在家里定一些强制性的阅读,或者是有利于阅读的规矩吗?

A12:

我们家现在周一到周五,就是工作日期间,是不开电视的,周末会给点时间看。

当然了,我儿子那天也跟我说了,他说:“那是因为你们小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IPad、没有手机……”我说:“那你看我现在是看手机啊,可是我在手机上不也在看小说吗?也没有像你那样,一开(手机)就看什么抖音啊、快手啊”;他说“那是因为你对小说痴迷啊”;我说“可以啊,你竟然还会用‘痴迷’这个词了……”他又翻了我个白眼,说:你以为我是文盲吗?我说:“我们那会儿也不是没有电视,但是我是觉得,你阅读的时候,你能展开无限的想象;你看电视呢,你看到就是具体的影像了,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我还是特别地希望小孩能多阅读;我是认为:开卷有益。你只要看书就行,看啥书我不管。

我闺女现在倒是已经阅读习惯养得比较不错了。每天她都会说:“我们看书吧!”当然中文的也看、英文的也看。我们俩现在经常会一起唱歌,比如说唱王维的《山居秋暝》,还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我都觉得很好听,也很容易唱,我们会经常一起唱这种歌。所以,现在我会用这种方式和我闺女一起来……当然我儿子,他听我们俩唱得多了,他也会了,就也在唱。反正我们家这类的书很多,我闲着没事我就会翻一翻,别的书我也会翻。

我现在,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会觉得很焦虑,说:“这孩子怎么就不爱看书,好烦人啊,逮着机会就想玩手机,就看那些破烂(糟粕)。”但我现在就不再管他,我就看我自己。人家都说:“鸡娃不如鸡自己嘛。”算了,我费那劲干嘛,我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我自己爱看啥看啥。我是觉得,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了,就不错了,这给孩子就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我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13

不强制阅读而用其他方式来引导,倒是不错的方法,但是您是不是也有那种“家长焦虑”呢?

A13:

其实我是有很多困惑。因为我是从小自己随便瞎看这些书,没有人指导的。所以你看,我这本书,包括这本书,我上面有好多拼音标注,太多的字我不认识了,诗经里面还是有很多生僻字的。像叶嘉莹这本选编《给孩子的古诗词》倒没有,(生僻字)比较少;还有一个,断句我不会断;或者说,有些音虽然你查字典,它是多音字,你都不知道在这首诗里面,它应该读成啥;还有一次,还是几年前我参加的一个活动,有一个妈妈用白话(粤语)读了《诗经》里面的古诗词,哇,好美啊!我怎么觉得,用白话读出来比我们用普通话读出来,听起来更好听呢?现在网上不是也有人,用那种“吟唱”的方式吟诵嘛?但是很多我听着,觉得不好听,不优美……我是觉得,如果吟唱出来让我没有产生美感的话,那我不想听,不如我自己慢慢看、慢慢读。

我也会在网上买一些课程来听吧,但是反倒不像是“古典音乐的启蒙专题”这种栏目,对于中国古诗词这类的音频的节目,没有那么多(也许是我还不知道)……所以,其实我是有特别多的困惑,我是希望能够得到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人的指导。

文章发布的24小时内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并将分享截图发送至“福田区图书馆”后台

我们将随机抽取3位读者

每人可获赠一本

《给孩子的古诗词》

幸运读者小编会后台回复哟!

上期云尚书房

Lychee、蓝小天、欲语还休

三位读者获得了赠书

本期又会诞生哪三位幸运儿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福田区图书馆

以上观点仅代表嘉宾意见,不代表本馆立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