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圳工务署

A+TALK建谈·专访 | 黄捷:面对挑战,关键还是态度

2021-12-08 20:18 来源:深圳工务署

人工智能朗读:

『A+TALK建谈·专访』第一辑

邀请业内专家

围绕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等话题

开展访谈

碰撞火花、点燃灵感、激发创意

本期A+TALK建谈·专访邀请了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主任兼

北建院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建筑师

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首届深圳工程勘察设计功勋大师

教授级建筑设计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黄捷

主要奖项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工程设计一等奖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北京天桥演艺区南区公建项目)——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公共建筑类)、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

辛亥革命纪念馆——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公建一等奖

广州歌剧院——2011年度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一等奖

代表作品

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广州歌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廊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珠海金湾市民艺术中心、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深圳科技馆新馆、洛阳文化中心、广州亚运城媒体村、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汶川博物馆及避灾广场、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新华保险广州总部大厦、腾讯广州总部大厦、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等。

听听他

对政府工程建设的建议

A+TALK建谈:您曾经参与过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一些项目,如何评价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方案竞赛和设计招标?

黄捷:我们团队在国内外都参加过一些方案竞赛或者设计投标,相对来说,市建筑工务署项目组织的招标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没有太多的歧视性条款,换言之就是谁都可以来报名。虽然有资格预审,但无论是国外大师事务所、国有大型设计机构、私营设计机构、新锐或小型事务所都能够报名参加,各家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在全国还是比较特别的,能够给大家一个公平的创作环境。这种模式能够给予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或者名气不大的建筑师难得的参赛机会。

另外我也注意到了,市建筑工务署所选聘的评审专家总体上行业地位与专业水准也比较高,其中有国内院士、大师,国外知名建筑师,有的还是普利策奖得主,相当难得,能邀请到他们参加评审确实很不容易。

A+TALK建谈:对于深圳的政府工程的方案设计,主要评判维度有哪些?复杂的项目在定标后是否需要进行可实施性论证?如何保证项目的落地性?

黄捷:针对不同的项目考虑的维度肯定不一样。文化类公建项目更多要从城市的角度考虑,能否代表城市形象,是否具有一定的地标作用;还有一些满足城市基本功能的设施,例如学校、医院等,这些项目需要更注重为城市市民服务的功能性。除此以外,还要综合考虑可实施性、工程造价等维度。

有的项目创意很好,但是面临的技术难题很多,特别是造价贵、结构和外帷幕系统实施难的问题,很多技术在世界上可能是第一次采用,或者以往用得比较少,已有的知识储备、技术手段还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就像当时我们团队刚开始做广州歌剧院项目时一样,起初我们都很迷茫,扎哈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只能是大家共同研究各种技术方案,包括结构体系方案、外帷幕系统方案等等。在此过程中,面临的很多难点在世界上都是没有先例的,面对这些挑战,关键还是态度。在尽力地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最适宜的手段来实现它,同时还要选择有管理能力、有技术底蕴的实施单位,从而保证方案的落地性和高完成度。

A+TALK建谈:现在的评审专家有的是建筑专业的,有的是规划方面的,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加入一些技术方面的专家?

黄捷:不好说。这个也跟专家个人的经历、眼光以及他原来所参与过的设计项目有关。比如有的专家他虽然是结构专业,但可能由于没有设计过复杂结构的经验,会觉得这个方案不可能实现;而我们虽然是建筑专业,但是一看就觉得没问题,可以做出来。包括一些外帷幕体系,专家如果没见过这样的系统或材料构造,他也许也会说不行,但我们因为见得较多,就会认为有实现的可能性。所以我也担心,如果出现这种认知差异或者观点分歧的时候,那种一票否决制的评审制度反倒会对一些比较新颖独特、有创意的方案中选产生不利的影响。

A+TALK建谈:作为最早跟境外事务所合作的设计大院,您觉得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国内引进这些境外事务所?

黄捷:主要是依靠国家的发展向前推动。八、九十年代我们都是通过外国专业期刊书籍向国外同行学习,加入WTO以后,国家很多行业开始对外开放,不少国外知名事务所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参与建筑设计,国内很多设计单位就有机会成为当地设计院,也就是配合实施。这是一个逐步开放、相互借鉴、合作共赢的过程。如今很多中国本土公司的建筑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设计水平已经跟国外的事务所比较接近了,甚至有些作品水准已经超越国外的事务所,我觉得国内外建筑师已经进入相互平视、同台竞技的时代了。

A+TALK建谈:跟境外团队配合也有很长时间了,您觉得是一个怎样的磨合和发展的过程?双方是如何分工的?

黄捷:做广州歌剧院的时候,我们团队也是第一次与扎哈团队合作,由于大家理念和见识的差异,一开始矛盾还是挺大的。我们的建筑师老想修改他们的设计,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他们感到很恼火,觉得你们怎么成天找我们茬,两方一度还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冲突。后来我代表珠江院里亲自过来参与项目,跟扎哈团队协商分好各自的工作界面,他们主要负责控制总体的效果、外观、空间,还有一些形式和效果上的东西,如材料、色彩等,我们这边更多地考虑国内的规范、功能以及技术的实施,包括结构、机电、外帷幕等。所以大家分工明确后,相互之间就和谐多了。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有些地方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也会帮我们;我们能帮他们的也会主动帮他们,双方也就不分彼此了,经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磨合,正像我刚才所说,我们后来一直都合作良好、亲密无间,真正成为一个团队。

A+TALK建谈:受疫情影响,境外的设计师基本无法入境,您觉得对境内事务所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黄捷:我总体感觉影响不是特别大,只能说境外设计师他本人入境不方便了,但是他的很多设计还是可以在境外做,因为现在网络联系都挺便利,所以整体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人家的idea、需要人家的创意和思想。很多境外公司在国内都有办事处,都有自己在中国的设计人员,所以这种交流和传递应该都不成问题。

不要以为人家来不了就有机会,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你自身能力的提高,你自己具备与境外公司抗衡的技术水平、创作能力,才能给自己带来机遇。所以说就算人家过不来了,你做的设计不行,业主还是不用你的。国际团队虽然那么远,业主也愿意花钱请他,归根到底还是需要靠自己核心竞争力赢得机遇。

A+TALK建谈:您所了解或者参与过的国内外的招标(竞赛),有没有什么地方的模式是做得比较好的?

黄捷: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参加过澳大利亚悉尼的一次国际竞赛,也是一次无门槛的设计竞赛,项目名为悉尼莱德市市民中心。最后有47个国家的设计师参与,共提交了175个方案,我们北京院的方案第一轮评审就进入前四,后来又给了四个入围团队一个月的深化时间,第二轮评审我们名列第一、拔得头筹,这次国际竞赛让我感受到很强的专业性和公平性。澳洲有那么多的本土建筑师也参加了,可能与评委也相互熟悉,而我们在遥远的中国,相互陌生、沟通也不足,但是组织方和评委还是做到真正从方案创作优劣的角度去评判,最后选定了我们团队方案作为第一名,这是让我比较震撼和感动的地方。

A+TALK建谈:在整个方案招标(竞赛)的前期,如果将建筑策划加入到招标(竞赛)的流程中,您觉得会对建筑设计的导向性或者指引性方面起到好的影响吗?

黄捷:建筑策划实际上最后出来的就是设计任务书,等于这个任务书由谁来编制的问题。设计任务书在业主提需求以后,很多就会交给咨询机构来组织编制,然后以这个任务书作为蓝本再来开始组织设计竞赛。这要看业主是不是希望建筑师把工作界面再往前推,提前进入到需求策划这里来。我觉得如果业主很信任这个设计团队,希望他们早一点介入,当然更好了,因为设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从他的角度会有一些不同的思考,针对性更强。当然,如果是从公平性上来讲,最好竞赛前这些设计任务需求是稳定的,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竞技。因此就是看业主确定有关设计的模式,如果你是一种委托性的,我觉得可以让这个团队早点介入;如果是一种竞争性的,最好还是由另外一个第三方团队做好策划和设计任务书这一类的工作。

(访谈时间:2021年9月16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发表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观点和立场。

代 表 作 品

1

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

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月湖之畔,汉江之滨,隔湖东南望“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地——古琴台,作为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的核心组成部份,成为武汉最高档次的文化表演场所,是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会场。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筑由1800座的琴台大剧院、1600座的琴台音乐厅和其他辅助设施组成。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因与环境共生而成其大气,与空间相联而生其变幻,与文化相映而立其意境;形意相随,宛如高山放歌,流水知音,其音旷达,其境高远。徜徉在历史和现实间,再续高山流水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艺术的永恒追求。

2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选址于北京城的中轴南端,地处代表着天桥百年文化的城市中心区域,历史上的“老天桥”是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经典代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重要地位。我们的设计愿景正是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恢复“老天桥”独有的文化魅力,将当地的文化与民俗特色相互交融。设计通过建筑空间手法,以地域文化特色反映城市改变及现代性,增进民俗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天桥绝活得以重生,重现天桥民俗盛景。天桥艺术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600 座大剧场、1000 座中剧场、400 座小剧场、300 座多功能厅4 个核心艺术剧场。观演建筑功能独特、技术复杂、专业繁多,在设计上有一定的技术共通性;但我们更希望在设计每一个作品时发掘其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在设计中建立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艺术文化的手法打造市民乐于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3

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

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项目位于广州南沙横沥岛尖面向湾区,三面临水,总建筑面积约 23.8 万平方米。其中,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约 15.1 万平方米,包含一个 3000 平方米的主会场、3000 平方米的宴会厅、两个 1600 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数十个中小型会议室及约 1.3 万平方米的专业展厅。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国际会议、国家及地方各级商务会议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各种会议、展览、商业性活动功能需求。

设计方案以“木棉花开、鸿翔海丝”为设计理念。主体建筑采用了现代手法来表现岭南的文化,形成了抽象的“木棉花”建筑形态。代表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临江立面造型宛如展翅欲飞的鸿鹄,犹如联接远方的信使,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项目将成为“腾飞中国”的建筑缩影、岭南文化的集中展示,助力南沙,立足广州,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又一标志性作品。

END

资料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编辑:肖思格、刘晖

复核:李森

审核:刘戈

本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选

湾区之眼!深圳又一重磅文化地标落户前海!

大型“乐高”搭建现场!深圳首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竟是这样建造的

美到舍不得公开的图书馆!总有一种椅子能让你舒服阅读

打通“生命通道”!这家医院升级改造大礼包来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