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汕视点

人居环境整治 |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南坑尾村八旬老者挽起袖子干在前

2021-12-09 00:15 来源:深汕视点

人工智能朗读:

摘要

深秋时节,风和日丽

记者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

上北村南坑尾村小组

所到之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文化墙、宣传栏、草坪篱笆

一众设施逐步完善

凉亭内,三三两两的村民拉家常

树荫下的几条小狗睡得很舒坦

一派清爽恬静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鹅埠镇上北村南坑尾村是人居环境偏差的村小组,被确认为鹅埠镇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后,该村的环境便开始一天一个样。

“上北村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思路,先集中力量优先打造南坑尾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其他村小组后续参照示范点推进。”上北村支部书记刘石华表示,按照“清查摸底,推进整治,巩固提升”三个步骤分步展开,逐步形成了村、组、户“三级联动”整治机制。同时,聘请了区土地开发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制定设计方案,一支专业第三方团队协助开展垃圾转运、杂草清理、污水整治等工作。目前,上北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南坑尾村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而这背后,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村里几个八旬老者的身体力行,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年逾80周岁的刘孙灵在村里比较有威望,年轻人都比较敬重他。采访时,正碰到他一边提水搅拌水泥一边指挥大伙铺设一处水泥地面,不时大声吆喝着:“排水管工程是村里的好事民生事,大伙们加油干,要保证质量,干净饮水惠百家。”

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以来,刘孙灵每天清晨七点都会准时穿村走巷“巡逻”查看,一旦发现有垃圾杂物,他便会上前收拾干净,看到整治进度慢的,则会上门开导、督促。村民有收集木头树枝的习惯,有一天,刘孙灵看到一户村民家门口乱堆放了木条树枝,便上前直言:“村道变美变宽,走起路来也方便,你们要配合才是,不要占用村巷,‘留大舍小’找个地方专门放吧。”说完他便与这户村民一起移除了树干树枝。

在刘孙灵的带动下,村民们保持环境整洁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多人主动加入人居环境整治行列。刘玉田夫妇与朱亦胜夫妇便是积极响应的两户,他们自发清除了自家门前杂物,同时也清拆了随意搭建的简陋鸡舍菜棚,并表示:“现在环境变好了,吃了晚饭出来跳跳舞、散散步、聊聊天,心里真高兴。”

秋冬的村庄比较干燥,刘孙灵习惯在家里泡上几壶热腾腾的茶水,邀请参与攻坚行动的干部和村民进屋歇歇脚聊一聊下一步怎么干。谈及刘老时,南坑尾村村小组副组长朱礼鹏说:“以前村里种水稻的时候,刘老会带着村民一起清理水渠,这么多年来,一直热心肠也雷厉风行,要干就把事情干好,很受村民的尊敬。”

如今,南坑尾村处处干净整洁,人居环境也多有提升,站在村口环顾四周,刘孙灵黝黑脸庞露出了朴实的笑容,他对记者说:“只是想为村里为大家做点事情,生活环境变美了,我高兴!”

南坑尾村乡贤蔡汉文常年在外做运输行业,多年来一直心系家乡发展支持建设,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蔡汉文特意回到家乡奔走在最前线。他化身“调解员”和“宣传员”,让一些之前不重视的村民逐渐理解了这次攻坚行动的意义,也让村民看到了政府对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决心和态度。蔡汉文告诉记者:“上一代人习惯生活垃圾堆门口,堆积到一定程度就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现在有环卫工人定时定点清理,经过整治的村舍村道也更加宜居宜行,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有人走出这一步,我们这一代就是走第一步的人。”

南坑尾村还有另外一位乐观开明的老人朱石胜,今年已82岁,安逸舒适的小院、干净整洁的村巷成为朱老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2018年深汕合作区正式成为深圳第“10+1”区,朱石胜看到家乡迎来发展时机,便号召儿子一家四口从海南举家回到了南坑尾,在家乡开起了碾米店。而今,每当看到村道两侧增设的文明创建、家训家风等宣传标语,总会让儿媳朱秀妹无比自豪,她说:“以前家里都是养鸡、种菜、种水稻,现在除了碾米店,还在鹅埠镇开了一家手机配件店,日子过得比之前滋润多了。”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正是有了刘孙灵这样80岁高龄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耄耋老者,以及蔡汉文、朱石胜这样心系家乡、奔赴一线的热心乡贤,给村民们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让南坑尾村朝着天蓝、村净、景美、人和的方向持续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 彭小睿(晶报)报道

往期 · 精选

喜讯 | 开局就是决战 深汕合作区举行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启动仪式

深汕合作区亮相央视新闻:稳投资,“新基建”成“新亮点”

国际范儿,深圳味儿,深汕中心区开建!

喜讯!深圳中学高中园花落深汕

再过100天,深汕鲘门海滨百安门片区将颠覆你想象

官宣!深汕高铁今年开建,预计5年建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