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健康深圳

毕业10年月入5千,同济学霸被敲断2节椎骨,成功“躺平”

2021-12-14 17:33 来源:健康深圳

人工智能朗读:

在广西河池,有个全省最贫困的县,叫都安

图源:"新县志"微信公众号,摄影安人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上,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

为了生存,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曾被逼到“在青石板上造梯田”

都安“石海”原貌

图源:"新县志"微信公众号,摄影朱光宗

但就是这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山沟沟,

在过去30多年,竟然出了上百名清华北大学霸,更不乏考上其他重点大学的人才,

韦克凡就是这群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之一,

韦克帆21岁时

2008年,他以606分的成绩,考上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

除了他外,当年全县高考上600分的还有2人。

2012年,韦克帆(左一)毕业,身下的自行车带他走遍上海各地

然而毕业后,同学们都陆续拿到世界汽车大厂的offer,成为高大上的机械设计工程师,

韦克凡却回到大山,9年没出过村,

只因觉得自己——

“活得不像个人”

腰向前“折”了110度

20年没平躺睡觉,半小时痛醒一次

和其他大山里的孩子比,韦克凡的十年寒窗路还多了一道关——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直”)

今年33岁的韦克帆,背向前“折”成了近110度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会让四肢大关节、脊柱椎间盘慢慢变僵硬,

直到像生锈的螺丝一样,再也转不动。

全国首例“3-on折叠人”李华,就是因为得了强直,28年无法抬头看天

很多人被折磨了10+年走过不少弯路,才后知后觉:

这不是单纯腰酸背痛,而是身体在变“残”;

早期治疗,不是挂骨科,而是风湿免疫科。

从小学4年级开始,韦克凡就得了这个“不死的癌症”,

最初,他只是左腿有点麻,像触电一样

大人还以为他是找借口“不想上学”

到了初中,麻木变成了刺痛,走路都要一瘸一拐。

一辈子在家务农的爸妈,也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带去省城医院看,医生说是“关节炎症”,只开了些止痛药。

可病情还在加剧。

高二、高三时,韦克凡发现大腿的痛已经蔓延到了腰椎,

每次上完课,他都要在座位上,慢慢伸展僵硬的四肢。

为了不用排队刷牙洗脸,每天早上,他比宿舍里任何人都起得早

趁着空余时间,他还会做操运动

他相信只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病总会好起来的。

韦克凡(二排右一)和他的高中同学们

但后来,事情却越来越不顺,

韦克凡开始驼背了。

一贯自信的学霸,突然感觉到压力,“同学们会悄悄说我走路像大猩猩。”

晚上平躺着睡觉时,他的腰椎就会被床板顶得生疼,严重的话,每半小时就会痛醒一次

日子久了,他越来越讨厌背上那节凸出来的骨头,没事就使劲往椅背靠,

以为把它压下去,这背就可以直起来了。

直到他把那里压得青黑,皮肤磨出了茧,背都没挺直过。

名校毕业却找不到工作

被这病锤到回乡“躺平”

虽然身体越来越“垮”,但韦克凡从未放弃向阳生长的希望。

2008年,他成为县里考上同济大学的高材生之一。

每一次往返大山和学校的车票,韦克帆都珍存着

然而,乡亲们得知消息后,个个“愁容满面”:

“孩子都病得这么严重了,还让他那么辛苦读书干嘛?”

文化程度不高的韦妈妈,只回了一句:

儿子都养这么大了,他想读书就让他去吧!

底图:pexels

为了凑足上大学的学费,她还只身一人去了广东打工,因为没有手机,失联了很久。

后来她回家了,身上还带着给儿子的800块钱生活费

每当想起这件事,韦克凡就很心痛——

“一定要努力赚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可谁知道,一毕业,他就失业了。

因为当时,他已驼成了个“小老头”,连去远点的教室上课,都要扶着同学走,

韦克帆(右2)和他的大学同学们

而他心仪的工作,不仅要画图纸,还要经常到工厂走动。

“光是站着,都已经花光我全身力气,更别说工作了。”

他突然很迷茫,自己那么努力,却还是被一个病“锤”得前功尽弃、一切归零。

2012年毕业后,心灰意冷的韦克凡,回到老家“蹲”了5年,靠打游戏、做数学题排解郁闷。

2017年,生活实在困难,他借用了亲戚的房子,开了个打印店,

白天做生意,晚上帮小学生辅导作业。

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社交活动

韦克帆在店里

今年,他33岁了,靠着日夜两份活儿,每个月大概能赚5000元。

虽然这个收入在乡下还算可以,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份不甘——

想抬起头,平视一切

他来到深圳,冒着瘫痪风险

被敲断2节椎骨,打入16枚钢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去年。

韦克凡的弟弟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

那是全国首例“3-on折叠人”李华,经历4次粉身碎骨,终于抬头看天的故事。

左:李华手术前;右:李华手术后

而帮他将28年“曲折人生”重新“掰直”的,

国内脊柱外科扛把子、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主任陶惠人

患者给陶惠人捏的肖像手办

在弟弟的再三劝说下,

今年6月,韦克凡终于鼓足勇气,动身到深圳——

找陶惠人,寻求第二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可陶惠人一个眼尖,却让韦克凡刚燃起的希望瞬间浇灭。

“刚住院,他就来到我的病房,拿着我之前拍的x光片仔细看着,

突然,问了周围的学生一句: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韦克凡顺着对方手指的方向望去,就是自己以前经常“顶压”的位置,

可他看了半天,片子上怎么看都只有一个模糊的点,“之前看过的医生,也没说过这地方有问题。”

后来,通过磁共振检查,才确认这个不起眼的点就是脊髓疝

在已有的报道中,合并这种病症的强直患者,国内还不到10例,且多数最终选择了放弃手术。

因为一做,很有可能就是瘫痪

这个最坏的结果,韦克凡最终从陶惠人口中证实。

他记得那天,陶主任坐在自己床边,拿着平板,一字一句地解释着,

说到瘫痪二字时,陶主任抬起头,认真地看着自己。

韦克凡,有点退缩了。

接下来的2天,大概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日子。

弟弟用“激将法”,试图刺激他:

“哥,如果你连这个手术都不敢做的话,那你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

李华母子,以自己的经历鼓励着他:

“陶主任技术高,没事的!”

“不能被别人看不起...”

就连平时忙得脚不点地的陶惠人,也亲自来到他的病房,

和他开诚布公地说,手术确实有风险,

但如果信任医生,那么整个团队都会全力以赴

在大家的支持声中,6月16日,韦克凡被推进了手术室。

陶惠人亲自操刀,绕过脊髓疝的位置,敲断了他2节椎骨、将16枚钢钉打进他的身体

在险象迭生的8个半小时里,韦克凡的脊柱最终被纠正了整整60多度,完全符合手术预期。

麻醉刚醒来时,他盯了天花板很久,眼角含泪。

“整个腰都靠在床面上,好多年没有的感觉了。”

远方校友得知他的故事后

奔赴他家,见面一句话泪目

手术后,韦克凡的身高从1米35,长到了1米65

术前术后对比图(左:术后;右:术前)

然而这场手术改变他的,不仅是身躯,还有心态。

回到老家后,他爱上了逛街、散步、排队买奶茶,

“以前的生活昏暗无光,现在感觉豁然开朗,生活选择也多了好多。”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了医疗纪录片《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里,

今年8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同济大学校友会看到了节目,就组织了几位校友奔赴广西,为韦克凡送上一场温暖的慰问。

一见面,韦克凡就被一位师兄的话,感动得哗啦哗啦:

“你看起来,精气神看着真的很好…”

图源:同济大学校友会

因为强直而自卑多年,他一度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有,

但这句话,却让他重拾了自信,也更感谢自己遇到了好医生。

“能遇到陶主任,真的很幸运。”

在陶惠人科室,有很多像韦克凡这样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

低头弯腰走进来,都想抬头挺胸走出去

陶惠人科室一位7岁就开始有脊柱侧弯的患者

他们多数伴有心肺功能障碍,手术瘫痪、死亡的可能比其他脊椎病高很多。

帮助他们,是陶惠人团队一直在做的事。

目前,他们已经做了2000多例脊柱畸形矫正手术,

全国开展例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团队之一。

“学术顶天,医术立地,瞄准第一,永争第一。”

从医20年,陶惠人始终用这4句话不停鞭策团队和自己。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宿命,但让医学更加进步,是王牌医生们更高的追求。

只要一切未成定局,他们都可以为了一句“我相信你”,

努力书写一个美好结局。

-End-

「有用就扩散

*本期封面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健委宣传处、深圳卫视

喜欢就奖励深小卫一个“”和“在看”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