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广东,叫靓仔是可以救人的”
2021-12-19 20:41 来源:深圳工会
“靓仔,靓仔你在干嘛呀!
快点下来!”
10月27日
广州一公交车长杨彩灵像往常一样
驾驶207路公交车营运
当车辆行驶至珠江大桥中段时
她突然发现
桥面上似乎有些异样
“一名男子坐在大桥边,包放在地上”
珠江大桥
平时也很少见到有街坊步行上桥
杨彩灵心想,难不成是维修人员?
抱着这样的想法
杨车长再次认真地对男子进行观察
发现他没有穿着工衣
状态也不太对劲,“好像很绝望”
坏了!
难道男子想轻生?!
当时,207路公交车上还有很多乘客
杨彩灵跟乘客说明情况后
快速打开车门问询
“靓仔,靓仔你在干嘛呀!快点下来!”
而这位男子的状态
则从握着栏杆变成为完全松手
向更边缘的地方挪去
为了避免刺激男子
杨彩灵下车苦口婆心地劝说
吸引他的注意力
此时乘客们也协助报警
所幸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
这名男子被大家成功从桥边拉了回来
从监控中也看到
很多乘客都主动过去劝解开导
随后男子被带回了派出所
事发后,杨车长的义举
也受到了车上乘客的称赞
她对此回应表示
自己的父亲是一名军人
从小受到他的影响
“(让我)要做一个好人”
有网友看完后笑称
“原来在广东叫靓仔是可以救人的”
其实,在广东
还有很多像杨车长这样充满爱心的人
比如
全国道德模范、深圳“雨燕”张莹莹
1989年8月,张莹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三四岁时,因为一场近乎致命的小儿麻痹症,她成了一名肢体残障者,下肢几乎丧失行动能力,只能蹲在地上握着双脚走路,父母带她辗转于全国知名的医院,打点滴的药瓶子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外装,病危通知书也下了多次。
但生性顽强的张莹莹不仅挺了过来,比周围的其他孩子更独立,还尝试过英语、绘画、音乐等特长班,通过不断努力考上大学。2011年,大学毕业时,家人帮她联系好了县城的工作,学校也伸出橄榄枝邀请她留校,但张莹莹想“飞得更高”,到一个理想的、温暖的南方城市闯未来,那就是——深圳。
当张莹莹拄着拐杖拖着行李箱来到深圳,一下飞机她就见识到这座南方城市的“不一般”:有随处可见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去应聘企业也从没有因为自己行动不便而受到刁难……而真正让她从受赠者转变为施与者,还是2015年的一件事:当时深圳的无障碍公租房小区龙悦居面向残障者开放申请,张莹莹的申请顺利通过,在深圳稳稳地安了家,“这一切不仅让我感受到深圳的包容和大爱,更坚定了我转型创业回报社会的信念。”
在深圳生活的这段时间,她也发现许多残障邻居都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于是,张莹莹打开了新的创业思路,她打算投身到残疾人服务事业:“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帮助到更多残障人士。”
图 | 张莹莹把残障人士带到海边,让他们重拾有温度的生活。
2016年,张莹莹从原单位辞职,和做公益的伙伴们创办了慈善组织“深圳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要为残障者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服务,而机构之所以取名为“雨燕”,就是希望残障者不被身体所限制,逆风“飞翔”、勇敢追梦。
2018年,张莹莹与龙华区残联筹划创办了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她将这个项目命名为“IC爱创空间”。张莹莹知道,要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最迫切的是帮大家建立信心、有勇气迈出家门。因此,IC爱创空间主要是为创业初期及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孵化服务、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就业对接等服务,既帮残障伙伴们勇敢走向社会,也让企业有机会走近残障人士。
市场上供残障人士选择的岗位不多,张莹莹便主动发掘机会,化妆师、讲师、软件开发程序师、话务员…...这些都是张莹莹团队提供的就业岗位。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兴起,张莹莹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风口”,开始培训残障者进入这一领域:“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很多都是视障人士,还有一位视障伙伴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水中瑜伽教练。”
图 | 残障岗位开发培训。
通过IC爱创空间改变命运的人不在少数,让张莹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吴浩波的男孩子,他高位截瘫却从不自弃,经过一路艰辛,最后成功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如今他不仅实现了自己创业,还能组织其他残障人士学习手机维修,到他的店铺就业。
事实上,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每个残障人士在成长过程中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有以劳动反哺社会的决心,缺少的只是一些鼓励和帮助,而张莹莹尝试做的就是“授人以渔”,让更多残障人士知道大家都一样,有希望也有能力,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温暖、正能量,是许多人给予张莹莹的评价。她似乎总是有一股劲儿,自助、助人、再助力全社会,她对助残事业、志愿服务事业的坚持就源于此。
图 | 张莹莹与家人一起参与志愿服务。
后来,她又将温暖的火炬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连续3年,张莹莹带领“雨燕”团队赴深圳市对口扶贫地区,广西东兰县、凤山县、巴马、罗城等地为当地残障者制定精准就业计划,比如“五个养猪人”就是张莹莹组织策划的对口精准扶贫公益助残项目,依托凤山县贫困残障者创办的专业养殖合作社来实现“助残圆梦”。
还有凤山县的“残障者就业技能培训班”,也是由张莹莹带领团队开办的,他们教当地残障者学习电商客服、直播带货、抖音制作。据了解,在该模式的带动下,受助残障者的收入明显提升。
图 | 张莹莹团队捐赠电脑到广西凤山县。
从残障者到机构创始人,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收获了数字无法衡量的回报,张莹莹的内心一直充满着感恩与大爱,她说:“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心灵不残疾、不放弃追梦、不畏艰难困苦,就能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与光同行,与善相依
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内容来源:青春深圳、南方日报等
本文由深圳工会媒体融合中心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