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者到领跑者!一堂课告诉你深圳工业之路如何发展
2021-12-20 20:00 来源:深圳工会
人工智能朗读:

上周,小编为大家带来充满文化气息的
《中国绘画中的文化密码》课程
小伙伴们还记得其中内容吗?
戳下方图片,回顾一下吧!
小编看到一些小伙伴在留言区表示
十分期待12月18日上午在深圳市工业展览馆
开讲的馆长公开课第二期——
《深圳工业发展历程介绍》
这不就来了嘛!
12月18日上午,“深圳市职工文化大讲堂·馆长公开课”首场专业类展馆公开课在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开讲。该活动由深圳市总工会主办、深圳市工人文化宫承办。深圳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艳玲出席活动。
本场活动邀请到深圳市工业展览馆馆长宋巍授课《深圳工业发展历程介绍》。公开课上,宋巍馆长从工业在国家发展和特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深圳工业发展历程、深圳工业40年发展成就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向在场观众介绍了深圳市四十多年的工业发展历程与成果,向在场观众传递了“无工业,不立国”“工业是立国之本”的重要理念,并指出深圳已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活动还邀请到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李志安以及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军辉为在场职工担任展览导览特别导览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丰富我市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深圳“双区建设”,由深圳市总工会主办、深圳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深圳职工文化大讲堂”再次升级,倾力打造“馆长公开课”系列课程,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具广度与深度的精神文化服务。馆长公开课通过线上线下推广的方式,汇聚更多文化、艺术、专业展馆中有意致力于公益文化传播推广的专家和学者们,共同向深圳职工朋友进行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积极倡导、激发昂扬向上的“双区”职工文化,携手书写深圳市发展新篇章。
小明
为什么选择在深圳市工业展览馆举办第二场馆长公开课呢?
众所周知,工业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工业,不强国”,工业是立国之本,而深圳也一直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同样,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里,也倾注着广大深圳职工的智慧和汗水。今天我们选择在深圳市工业展览馆举办公开课,共同聆听深圳工业发展道路历程和荣光,也希望这场特别的公开课在丰富职工朋友们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大家书写“中国梦·劳动美”深圳新篇章的蓬勃力量。
本次公开课到底讲了哪些内容?
静静
1
工业
在国家发展和特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由于农业受制于相对有限的产出,商业发展又必须基于工业之上,于是工业成为三个产业中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举足轻重。
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工业产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业建设快速发展,仅仅用短短6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历程。总体而言,中国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点击图片,放大细看)
深圳一直受困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工业企业持续向外溢出,但从数据来看,工业仍然是深圳的立市之本,深圳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仍不遗余力。
从“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到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从产业初加工时代的跟跑者,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的领跑者。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587.9亿元,增长2.6万倍。
201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9万亿元,成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
202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3.7万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2
深圳工业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产业初加工时代 (1979-1985)
深圳初创时期,利用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和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空间等要素禀赋吸引大批“三来一补”企业,迅速积累建设资金、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以电子、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雏形。
逐步形成了西部以制造业为主的蛇口工业区和沙河工业区,东部在华强北、上步、皇岗片区形成了电子、轻纺、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其中,1982年开工建设的上步工业区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成立的电子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第二阶段 深圳制造阶段(1986-1992)
在宏观政策指导下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工业制造的方向发生变化,主要工业产品发展为微型计算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程控交换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以轻工业代加工为主的福田中心区开始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专业交易市场,如“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商业街、中国首家开放型电子资料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中国首家国家级钟表专业市场——深圳钟表配套市场等。
第三阶段 深圳创造阶段 (1993-2012)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起点,深圳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重点确立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
第四阶段
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现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得到提升。
3
深圳工业
40年发展成就
梯次型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深圳工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机械装备、传统优势产业、电力和石油开采业为辅的五大行业板块。
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近六成,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五分之一。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到72.5%、66.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7.1%。
工业规模与效益稳步提升
(点击图片,放大细看)
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十三五”期间,工业占GDP比重平均为36.3%,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4.3%,工业仍是我市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2019年,工业税收达1157.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9.1%。
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1079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的81.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市研发人员的80%。
工业吸纳就业420.8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32.7%。
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上榜企业28家。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达1.1万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2家入围世界500强,3家产值超千亿、43家产值超百亿(按独立法人计算)。
形成了华为、中兴等世界 500强企业,比亚迪、创维、研祥等中国500强企业,以及大疆、奥比中光等众多创新型企业为代表的雁阵型企业梯队。
制造业上市企业达242家。
看到这里
小伙伴们是不是对深圳的工业发展
有了大致的了解呢?
小编和大家一样
都随着课堂的推进
重温了一遍深圳工业发展之路
共享了深圳工业发展的荣光
为所有为此努力奋斗的人点赞!
“深圳市职工文化大讲堂”是什么?
“深圳市职工文化大讲堂”是由深圳市总工会主办、深圳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职工文化公益活动,作为提升我市职工素养的重点项目,连续15年来已形成涵盖6大门类288门课程的课程库,累计惠及职工百万人次。
深圳工会媒体融合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