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南方教育时报

记者探课 | 龙华三实:以服装设计构建美育课程

2021-12-27 14:32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人工智能朗读:

“小小设计师”校本课程

经过贴、描、裁、围、扎等几道工序,客家麒麟元素的连衣裙初具雏形。这是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龙华三实”)学生在“小小设计师”校本课程上,用一块印花布实现的初品。在社团课上,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服装设计老师的专业指导,还可以走进大浪时尚小镇开展服装设计的项目式学习。

合作探究

推进美术跨学科发展

日前,龙华三实学生在该校服饰文化设计功能室开展的社团课上,结合前期学习的大襟衫等客家服饰特点,以2人为1组,依据任课教师吴志纯提供的衣片,剪裁印有麒麟元素的布料为人台设计六片裙。麒麟是客家文化的图腾,布料上的麒麟不仅色彩鲜明,且形态各异,均由学生在美术课上绘画创作,再由工厂数码喷印制成。

学生在课堂上剪“麒麟”画

课上,学生把衣片贴在布上,用褪色笔描边,依据形状裁剪成型,围绕人台裁片,并用定位针加以固定。“布要剪多一点,给魔术贴预留位置”“裙子设计一个侧开叉”“布料要同色系搭配”……制作过程中,学生展开热烈的自主讨论。贴、描、裁、围、扎,行云流水的操作,“小小设计师”手中的一块布料巧变具有客家麒麟元素的时尚连衣裙。

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技巧

一堂社团课就能实现从“布到裙”的效果,离不开前期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小到裁片大小多少、拉链开合、布料厚薄、缝合宽度,大到裁片配色、量体裁衣、款式设计等知识,学生均需基本掌握。与成人服装设计不同,该校本课程基于每位学生手绘的基础,适当调整设计稿难度,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自己的衣服,再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同解构衣服的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对服装构造的了解。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小服装设计师”与“客户”的身份,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进行设计与创作。学生们运用设计思维,了解客户的设计需求,创作适宜的款式,并进行展示评价,推进了美术跨学科课程开发与实践。

馆校合作

感受服装背后的文化意蕴

北临大浪时尚小镇,南毗大浪麒麟博物馆,龙华三实依托得天独厚的客家文化资源,致力于开拓以客家文化和服装设计为课程发力点的美育路径。2019年,学校美术课题组在课堂上进行初步探索,组织学生以拼贴画的方式开展服装设计。

学生参观服装纺织博物馆

2020年,龙华三实的服装设计课从美术课延伸至社团课。课题组遵循国家教材中与传统文化和服饰相关内容,依据新课标关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编撰《客从何来》《布衣之旅》两部学生手册,将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相结合,构建美育活动课程,成为龙华三实实践美育的路径之一。

该校本课程发起人、龙华三实美术教师唐晨迪表示,学校希望以“小小设计师”校本课程为契机,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所处地域的客家文化,结合生活中服装搭配的学问,达到以设计思维感受服装背后文化意蕴的效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制作的服饰

为进一步深化美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龙华三实还与一众美术馆、博物馆等达成馆校合作,学生可以在服装纺织博物馆内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民族纹样、区分和创作纹饰等内容,并与知名设计师展开对话,由此全面搭建服饰文化美育课程体系。

历经近3年的探索,该校本课程的美育成效初显。今年5月,学生原创服装设计手稿《传承与创新对话百年时尚》被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收藏纪念;10月,学校凭借美育创新案例《基于美育之城打造下的项目式美术课堂初探——以当“小小设计师”遇见百年时尚博物馆项目为例》,获深圳市2021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美术)一等奖;12月,该校本课还作为全区“云校+”研学实践课,面向全区适龄学生开展。

记者 | 陈萌琪

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