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圳财政

这一年,深读深圳!

2021-12-31 23:17 来源:深圳财政

人工智能朗读:

岁月的长河不舍昼夜

奋进的深圳步履不停

蓦然回首

在2021年的时空中

深圳发展呈现出的多重维度

清晰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

先行示范,锐度不减。

这一年,深圳的改革步伐更加坚定。

经济发展,厚度增加。

这一年,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加鲜明。

外联内扩,广度延伸。

这一年,深圳的版图在发生巨大变化。

科技创新,高度提升。

这一年,深圳创新能级再攀新高。

金融支撑,力度加码。

这一年,深圳资本市场在不断刷新纪录。

文化潮起,风度迷人。

这一年,深圳文化事业带来惊喜不断。

城市文明,温度暖人。

这一年,很多人和事让深圳人为之感动。

★ 改革先锋,先行示范 ★

这一年,深·锐度

01

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02

推广47条“深圳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向深圳学习”,47条“深圳经验”惊艳亮相!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有关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

03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40项首批授权事项中,有20多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多部具有“破冰”意义的立法引发全国关注。

04

个人破产制度“破冰”

全国首个法律意义上的“破产人”产生!2021年11月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呼某破产,这是《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以来产生的首个自然人破产人。

05

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

对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规定“人脸识别”数据不可滥用,明确处理个人数据要遵循“最小必要”等基本原则……《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2021年6月获通过,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将推动公共数据最大限度开放,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

06

企业家成为深圳“土特产”

“改革开放让深圳的土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现在深圳的‘土特产’是企业家。”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深圳的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走上“委员通道”,这一形象比喻在网上刷屏,引起共鸣。

★ 提质增效,步伐稳健★

这一年,深·厚度

8200亿元

深圳全球招商创新高

12月15日,一年一度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硕果累累。大会洽谈签约项目超过260个,涉及投资总额超过8200亿元,签约项目和预计总投资额再创新高,连续3年节节攀升,充分彰显了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继续看好深圳。

1000亿元

17家深企跻身千亿俱乐部

2021年,深圳企业迈入千亿营收俱乐部的成员持续增多,达到17家。根据10月29日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深圳500强企业榜单”显示,中国平安、 华为、 正威国际、恒大集团、腾讯、招商银行、万科、深投控、比亚迪、顺丰控股、平安银行、华侨城集团、 招商蛇口、阳光保险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兴通讯、中集集团依次排列。

1000亿千瓦时

深圳用电量供电量双双突破

南方电网公司12月初发布数据显示,深圳全社会用电量、供电量已双双突破1000亿千瓦时。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苏州、重庆之后国内第五个供、用电量均突破千亿千瓦时的城市。

377.5万户

商事主体数量全国第一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77.5万户,同比增长6.5%,其中企业239万户,同比增长7.1%;个体户138.5万户,同比增长5.5%。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 互联互通,时空齐扩 ★

这一年,深·广度

前海扩容

120.56平方公里

今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合作区面积从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香港北部都会区

300平方公里

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其中首次提及将建设300平方公里的香港北部都会区,并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按照相关规划,香港地区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并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深圳机场卫星厅

2200万人次

12月7日,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深圳机场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的北侧,通过捷运系统连接目前的T3航站楼和规划中的T2航站楼。作为深圳机场“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卫星厅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平面呈“X”构型,共设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同时新增配套站坪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最多可保障53架飞机停靠廊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约2200万人次。

盐田港东作业区

300万标箱

12月8日,盐田港东作业区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深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项目包括一期工程、联络通道工程、配套工程、支持系统工程4个子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44.9亿元。一期工程将新建3个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300万标准箱。

深中通道

2929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项目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其中桥梁工程长约17公里,海上段非通航孔桥长约11.4公里。据项目官方最新发布消息,截至12月,深中通道已完成19个管节的精准对接,已建沉管隧道达2929米,沉管安装任务过半。

深圳外环高速二期

9.35公里

深圳外环高速起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规划终点接坪西快速路,全长约94公里,其中深圳段77公里、东莞段17公里。深圳段一期工程已于2020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深圳段二期起点接一期工程龙岗段终点(惠盐高速),经坪地、坑梓,终点接丹梓大道,线路总长9.35公里。

★ 科技自强,旗帜飘扬 ★

这一年,深·高度

13项

国家科技奖,连年大丰收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由11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与完成的13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3个项目获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23.1%。

169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居全国第四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工信部自2019年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以来,从深圳这片创新沃土成长起来的“小巨人”就层出不穷。数据显示,深圳已累计有1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47个

制造业单项冠军,大中城市排首位

近日,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公布,金溢科技、创维数字等19家深圳企业被遴选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本批入选数量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目前,深圳已成长和培育出47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74名

院士天团,扎根深圳

深圳人才“聚宝盆”正逐渐形成,最新公布的2021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显示,今年深圳新增4名院士,全部出自高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拥有全职两院院士74名。

8400亿

数字经济,领跑全国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力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以及深圳超算、鹏城云脑等大科学装置,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特区立法。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84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0%,总量和比重均居全国第一。

23届

高交会进双馆,线上线下齐开

12月27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本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以及相关分会场举办。线下展会27日至29日举办,线上展会27日至31日举办。40多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率先进行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之路。

★ 金融创新,再启新篇 ★

这一年,深·力度

01

深市两板正式合并

4月6日,深市主板、中小板正式合并。合并后,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证券类别变更为“主板A股”,证券代码和证券简称保持不变。合并后的深市新主板总市值超20万亿元,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此,深市形成了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新格局。

02

“专精特新培育板”开板

11月24日,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培育板”开板,33家企业成为首批“专精特新培育板”展示企业。该板块打造“专特信息展示、常年政策顾问、专属融资服务、上市培育服务”四大特色服务体系。这意味着优质企业又多了一个迈向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平台。

03

创业板公司突破1000家

8月4日,随着深水规院登陆创业板,深交所创业板“喜提”第1000家上市公司。创业板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已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占创业板公司总家数近五成。

04

跨境理财通试点落地

9月10日,粤港澳三地同时发布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这是继股票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业务推出后,金融开放推广至跨境理财的重要一步。10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落地。

05

数字人民币应用稳步推进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纵深开展,其应用更为广泛,重点场景拓展愈发深入。7月20日,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与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紧密合作,完成了首批“数字人民币保单”签发工作。12月9日,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与华为联合发布了租赁资金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标志着业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首个云侧智能合约应用成功落地。

★ 国潮激荡,万象缤纷 ★

这一年,深·风度

文博会:看文化元素撞出新花样

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文博会自200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正式创办以来,各地政府组团通过文博会平台,集中展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交流展示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经验,促进了各地文化体制改革;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中国优秀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等通过参展,接受了检阅,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17年来,文博会参展国家(地区)数量、海外客商数量和海外展区面积逐年增加,逐渐摸索出“以商带展,以展促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深圳读书月:“爱阅之城”引领风气之先

11月3日,深圳读书月伴着中心书城的浓浓书香正式启动,深圳“爱阅人”如约迎来国内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读书文化节。深圳读书月,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创立并举办的一项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22届。先后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等称号,被业界称为全国全民阅读的“起因”和“品牌”。建立41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用一半的时间持之以恒推进全民阅读,彰显了经济特区在文化上的高远追求。

深圳设计周:以品味塑造城市形象

12月25日,深圳设计周正式启幕,设计热浪席卷全城。该文化活动的举办,让市民尽享丰富的文化嘉年华,打造“设计的派对”“前沿的展场”“创意的荟聚”,展现了深圳这座设计之都的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

★ 全城亮灯,致敬不凡 ★

这一年,深·温度

1·10

致敬平安守护者

“祝人民警察节日快乐”“致敬平安深圳守护者”……1月10日,这些节日祝福在深圳多个地标建筑外立面滚动播出,点亮了深圳的夜空。这是深圳用特殊的方式,传递对城市平安守护者——特区人民警察的深深敬意。

5·1

劳动成就最美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在这个属于所有劳动者的节日里,深圳为全市劳动者亮灯,向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奋斗者致敬!向每一位为梦想奋斗的职工致敬!

9·10

尊师重道 感恩师恩

9月10日,第37个教师节,也是国家“双减”政策后的首个教师节。9月9日晚,“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城市未来”“尊师重道,感恩师恩”等标语不断滚动播放。京基100、平安金融大厦、春笋、深圳湾一号等全城地标建筑亮灯,为深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打call。

9·25

欢迎孟晚舟回家

9月25日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深圳中心区多个地标建筑亮灯亮屏,“欢迎孟晚舟回家”的标语在楼宇幕墙上滚动播放,照亮夜空。孟晚舟回到祖国的消息,牵动着大家的心,深圳人纷纷送上祝福。

11·8

致敬深圳新闻工作者

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深圳地标亮灯致敬全城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人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凝聚和调动起一切能够推动中国前行的正能量,是记者的使命。

11·18

为道德模范张莹莹亮灯

“祝贺深圳市张莹莹同志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凝聚道德力量,奋进伟大征程”……11月18日,深圳各大地标上演灯光秀,平安金融中心、京基100等标志性建筑为全国道德模范点亮灯光,向他们致敬。通过这场全城联动的灯光秀,深圳这座大爱之城不断向广大市民展示来自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

12.10

传承工匠精神

“肩负时代使命,传承工匠精神”。12月10日至16日,京基100大厦、汉国中心、华润大厦纷纷为他们亮灯。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技能劳动者的代表。据了解,目前深圳技能人才总量达396万,高技能人才138.6万,技能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今天

2021即将与我们告别

站在一年的终点回望

这些经历

让我们收获了光荣与成长

新的起点 继续向前

奔赴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深圳发布、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