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圳应急办

罗湖区最新提醒:有以下时空交集的市民,请主动测核酸

2022-01-15 11:04 来源:深圳应急管理

人工智能朗读:

致罗湖区市民朋友的一封倡议书

亲爱的罗湖居民朋友:

一、请在1月2日至6日乘坐地铁5号线、8号线和10号线的市民,近3天每天主动到就近核酸检测点检测,并做好健康管理,如果出现咽喉干痛、干咳、鼻塞、发热、流涕、乏力等不适症状,请主动居家自我隔离,向所在社区报备,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请在以下时段与下列重点场所有时空交集的市民,近3天每天主动到就近核酸检测点检测,并做好健康管理,倡议自我居家隔离。

三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无其他症状可解除。如果出现咽喉干痛、干咳、鼻塞、发热、流涕、乏力等不适症状,请主动居家自我隔离,并向所在社区报备。

1月4日-10日6:00-7:30

307路公交(上水花园公交站-罗湖方向)

1月5日-6日22:00-23:00

菜鸟驿站(坂田街道侨联东6巷9号楼一楼)

1月6日以来

在罗湖区清水河鹤围村附近逗留

1月7日-10日9:30-18:00

华润万家(下水径店)

1月8日7:00-17:00、1月10日7:00-17:00

永旺超市丹竹头店

1月11日10:00-11:30

303路公交(茵悦之生公交站-笋岗站)

1月11日10:30-12:00

7号线(笋岗站-黄木岗站)

1月11日15:50-17:10

美家福超市(丽湖店)

三、请各位居民朋友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自觉遵守防控要求,注意佩戴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避免进入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14日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如何区分?

疫情防控知识科普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最近“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等词眼频频出现在大家视野中,那么到底什么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这些区域的人员该怎么做,相关的防控知识您了解吗?接下来给您详细讲清楚~

01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是如何划定的?

1.封控区: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志愿者步行给封控区居民送生活用品

图片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2.管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3.防范区: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02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是如何管理的?

1、封控区

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严格实施居家隔离管控措施:

①如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疫情防控办同意,安排专人专车,要求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并落实闭环管理;

②居家隔离必须符合相关要求,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2.管控区

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①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人员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或领取生活物资;

②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由社区疫情防控办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

③居家隔离应符合条件,要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3.防范区

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①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非必要不离开本县(市、区),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入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②严格限制人员聚集,暂停室内密闭公共场所的营业,控制餐馆、公共食堂经营规模和营业时间,其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消毒等措施,并合理控制人员数量;

③所在地企事业单位提倡线上办公。

03

温馨提示

1.广大居民不要恐慌,积极配合防疫,做好个人防护。

2.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指引规范操作,奋力打怪的同时,不要忘记自我防护。

呼吸道防护是核心

穿戴时要先戴口罩再戴帽子才能保证最后脱口罩,口罩必须要在确认安全的环境摘脱。

穿脱防护用品要领

脱比穿更重要,面部、呼吸道防护最重要,所以最先穿,最后脱,口罩的质量与正确佩戴,比数量更重要。

手卫生很关键

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时随时关注自己的手是否清洁,每个步骤都要做好手卫生。

(内容来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nd

▌来源:新时代新罗湖、健康罗湖

▌创编:深圳应急管理

便民服务:

重要提醒!深圳这些调整情况你一定要知道!

2022-01-07

应急要闻:

@深圳人,烟花虽美,禁止燃放!

2022-01-11

安全知识:

冷空气又来了!生产安全小心突然来“电”

2022-01-11

应急先锋:

应急先锋 | 杨富明:“择一事终一生”,做一名有担当的应急人

2022-01-1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