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风景画为什么会是风景画?
2022-01-20 16:11 来源:大芬油画村
从前没有风景画,画家面神、画天使。即使后来回到人间,也是画国王、英雄和权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人文主义盛行,画家开始呈现普通人,例如《蒙娜丽莎》,但也只是在后景中才有风景,风景属于点缀的部分。
直到 17 世纪,才出现比较成熟的风景画派,就是荷兰风景画派。
概括起来,风景画主要表现两种美学特质,即“崇高”和“如画”,这也是风景画家描绘世界的两种主要模式。例如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景画,着重表现美国农业的繁荣、壮丽的风光和自然资源。这些具有崇高特质的风景画,能令人产生敬畏之情。
而被形容为“如画〞的风景画,通常描绘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日趋消失的乡村生活方式的记忆,带有强烈的怀旧色彩。
1983 年,英国人威康·吉尔出版了一本有影响力的专著 《怀河见间——一主要关于如画之美》,对这个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
通过书中近 120 多年间产生的风景面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追求。如果细细瑞摩,还可以大致梳理出风景画的发展脉络。比如下面五幅画,就是一部风景画的简史。
第一幅画是法国画家比多创作于 1806 年的《孟特芳丹的公园》,表现的就是“如画”之美。
画面是典型的三分式构图,前景三分之一画的是士地和河流,中景三分之一主要描绘的是树木,后景三分之一是天空。整幅画面构图工整,一般美术院校中老师教的,就是这种欧洲古典的风景画法。
第二幅画是德国画家良格创作于 1866 年的《阿尔卑斯山景观》。良格曾在杜塞尔多夫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这幅作品是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主要表现山的雄伟,而在大山脚下的人则就显得十分渺小。
要了解一幅画,除了了解画的技巧外,还要了解历史,比如这幅画就强调了德国大自然的雄伟,很容易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因此德国人就很喜欢收藏它。
第三幅画是英格兰裔画家布里彻创作于 1882 年的《大马南岛》,画面非常有气势,是美国人学习欧洲风景画后创作的典范型作品,完美地体现了“崇高”的浪漫主义气质。
画作前景是惊涛拍岸,右边是大块面的巨石,形状像巍峨的教堂,这是画家最具创意之处。左边是海上的渔船,穿红衣的渔民面向巨石,普通的风景画被赋予了一种明显的象征色彩。
第四幅画是莫奈画于 1874 年的《阿让特伊的港口》。传统的风景画不是现场画出来的,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想象,在画室里画出来的。
他们通常是先打底稿,再用极不明显的笔触着色,画出平整光滑的颜色层。过一段时间再给干燥的颜色层涂上油彩,使画面鲜亮照人。一幅画完成少则十几天,多则需要几个月。
相比之下,印象派的画家则以速写、即兴的方式飞快地作画。他们不会先打草稿,光与色才是他们的主题。
《阿让特伊的港口》是莫奈在桥上画的,展示的是一个港口普通的风景,但印象派的特质表现得很明显,水天都是明亮的色彩,用短笔触非常快速地画出来,阳光充满了他的画布。同样的题材,据说莫奈画了 170 多幅。
第五幅画是莱昂内尔•法宁格创作于 1917 年的《丹斯戴德》,属于现代派风景画。法宁格生于纽约,曾与慕尼黑和柏林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密切合作。
法宁格的绘画,融合了法国立体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的诸多元素,在法国立体主义绘画中,物体常以被压平和打碎的状态呈现在画面上,而德国表现主义则强调运用主观、非自然的色彩和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丹斯戴德》描绘的是德国魏玛市郊丹斯戴德的景象,构图棱角分明,房子和人都是扭曲、歪斜的,似乎随时可能崩塌,这大概是法宁格在战争年代心情的映射。
从浪漫崇高、优美如画到支离破碎,从严格的层次结构到对瞬间光影的捕捉,从具象的身临其境到抽象的表现主义,风景画走过的历程,不仅是对自然的忠实描绘,也是在表达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议题。
来源:美术史知识大全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