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光明科学城列入《规划》主要任务
2022-01-26 14:51 来源:深圳光明
近日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披露了
《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那这个《规划》对在建科学城的光明
有什么影响和利好呢?
今天《经济日报》刊载的
《再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引擎》
有相关的介绍
一起去看看原文吧~
近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披露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二十大产业集群、八大未来产业规划,明确了“20+8”技术主攻方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规划》明确
到2025年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增至5.5%到6%
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占研发经费比重为5.5%到6%
在总结现有家底基础上,深圳还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科技创新领域主要发展指标:
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1500亿元、深圳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2万家。
《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光明科学城等四个平台、强化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组成的战略科技力量等四大支撑、实施基础研究等十大行动。
其中,《规划》提出在光明科学城将以主阵地作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2019年1月成立、落地
光明科学城的深圳湾实验室
是广东省、深圳市
推动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展
所部署建设的重大创新载体
深圳湾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晓军表示
《规划》将对深圳湾实验室积极推动建设高效的创新体系与蓬勃的创新生态、打造高精尖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转化研究范式起到重要作用。深圳湾实验室将继续聚集生命科学优势力量,联合建设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
深圳是培育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的沃土
截至目前
深圳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6万家
全社会研发投入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
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位
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深圳市莱利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黄燕表示
深圳在细胞产业标准制定、生物样本资源库建设与综合利用、跨省市细胞技术科研合作等方面具有创新优势。
此外,为保障《规划》落地落实
深圳在空间、资金、制度等方面
制定了具体保障举措
特别是发挥深圳国家高新区
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
规划了前海(宝安)深港创新集群区
等11个创新集群区
科技创新是深圳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十四五’时期也是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规划》是深圳未来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想表示,深圳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未来深圳科技创新具体的“施工图”,必将激发深圳全社会强劲创新活力,凸显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担当,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充沛、强劲的动力之源。
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麦泳妤
校审: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