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波《布鲁塞尔街头》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喜爱水彩画艺术的深圳人有眼福了。从即日起至4月30日,“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携248幅顶级作品亮相罗湖美术馆。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展出的许多水彩画代表了当今中国的前沿水平,甚至有些作者的写实能力和美学理念在国际上也处于顶级水平。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使国内外的画家能够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和学习,并成为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同时为中国水彩的发展做出贡献。
阵容强大
携手中国美协,中外作品同台展出
据了解,“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是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国际性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罗湖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承办。
自2017年11月启动征稿以来,“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得到了海内外水彩画家的踊跃参与,共收到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提交的2762件投稿作品。专家评审的阵容也非常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导,评委包括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梁宇,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晓林,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刚等一批国内知名水彩专家及艺术家。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经过初评会、复评会严格甄选,最终248件作品脱颖而出,登上本届双年展,于4月11日至30日在罗湖美术馆展出。其中,国内作品237件,来自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作品11件。
特色鲜明
符合当代审美,在新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此次活动,全国的作者在题材选择、表现方法、个人绘画语言探索上都是比较丰富的,并有许多出色的作品。特别是一些水彩作者已经开始逐步探求中国水彩绘画的语言和表现对象的独特视角与方法,丰富了水彩绘画的面貌。体现出向内寻求本土文化与美学脉络,向外寻求当代国际视野下的艺术语言呈现的新纬度。”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安滨表示。
“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吸引了许多来自国内外的画家,尤其是国内的青年画家参加非常踊跃。从本次展览的创作风格上来讲,青年画家创作的活力与水彩画作品的表现力都很强,在绘画风格上表现出突出的探索性、绘画性和时代感,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刚表示,在评选过程中,评审也特别注重挑选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使青年画家具有探索性的、实验性的作品能够参展。同时,来自不同省份的作品体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大锅饭式”的绘画风格少了,更强调地区文化、地域特征,对于水彩画创作来讲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据专家们归纳,“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呈现出几大鲜明特点: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对祖国大好山河传统文化的真诚赞美、对家园故土一草一木的深切眷恋,也有对美好生活细致入微的情感记忆,还有世界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未来的探索与追求,充满哲理与思考。二是名家不少、新人亦多,说明水彩画的普及正在提升,跨界作业开始涌现,表现手法也更为多样。三是质量高、思想性强,本次展览从一开始就贯彻高标准、严要求的思路,不少作品还将艺术实践与践行中国梦相结合,视野开阔且主题突出,充分体现出了展览的导向性和引领性。四是尺寸较大、效果震撼,全开以上占作品总数的70%,从视觉效果上充分展示了反映伟大时代风貌和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美妙绝伦、震撼心灵的水彩艺术盛宴。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诸迪还认为,在深圳罗湖举办的“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有利于加强当代水彩艺术的中外对话与交流,使水彩画在更为宽阔的平台上激荡出新的创作理念和方式。“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以开放、多元、包容的文化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相信通过打造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这一平台,能够在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本地区在推动中外文化对话与交流方面的优势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