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文化>头条新闻>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在《文化广场》读书沙龙上谈创意写作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在《文化广场》读书沙龙上谈创意写作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著名作家杨争光要主持、开设创意写作营的消息,最近引起了国内文坛广泛关注。他要开设的创意写作营,将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打通文学、影视全产业链条的写作基地,因此备受瞩目。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在《文化广场》读书沙龙上谈创意写作(本文图片由飞地书局提供)

著名作家杨争光要主持、开设创意写作营的消息,最近引起了国内文坛广泛关注。

“创意写作”这个名词,最近十年才在中国出现。王安忆、莫言、刘震云、梁鸿、葛红兵、曹文轩、姜涛、臧棣等作家,都先后在高校开设过创意写作课。然而迄今为止,能够把教授、写作、出版、影视转换、学术研究全产业链条打通的创意写作营,国内还没有出现。

杨争光不仅是文坛宿将,著有《土声》《南鸟》《老旦是一棵树》《黑风景》《棺材铺》《越活越明白》等一系列优秀小说,出版有十卷本《杨争光文集》;更是经验老到的影视编剧,曾担任《双旗镇刀客》《杂嘴子》等多部电影编剧、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在影视写作方面培养过大批新人。

他要开设的创意写作营,将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打通文学、影视全产业链条的写作基地,因此备受瞩目。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

杨争光的创意写作营,将会怎样运作?如何打通创意写作上下游的联系,从而使创意写作服务于文化产业?如何进行创意成果的转化?如何与国际创意写作接轨?近日,杨争光做客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读书沙龙,以《让深圳文学“流动”起来——谈城市文学创意写作》为题,给深圳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文学蓝图。

讲座前,杨争光接受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记者独家专访。他借用海明威对巴黎的描述,将生机勃勃的深圳文学比作一席“流动的盛宴”。在他看来,深圳近40年的历史,就是全世界城市文明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在深圳这座城市开展“城市创意写作”,再适合不过。而他主持的创意写作营,未来会是一个孵化器,“流动”是他对深圳城市创意写作的期许。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读书沙龙活动是2018深圳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系列公益活动中的一项,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部主办。每月两期,关注深圳作家的最新创作,以及深圳文学值得关注的各种文化现象。本期沙龙由飞地书局协办。

创意写作在美国遍地开花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创意写作”最早发源于美国,在西方它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怎么运作的?

杨争光:我们把诸如小说、诗歌、散文一类的文学写作称为创作,可以看成是对创意写作的简称。写作就意味着创意,没有创意也就没有写作。所谓创意,直白一点表述,就是我们所说的构想、构思,再小一点说,就是想法、看法,或者干脆说,写作就是有“话”要说。如果我们所说的创作就是创意写作的简述的话,创意写作的源头应该很早很早。但认为创作是可以教授的,并把创意写作列为大学的一门课程,就我看到的资料,应该是从美国的爱荷华大学开始的。

创意写作不仅凸显和强调创意,同时也重视写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尤其重视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思维等诸多非技术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的。创意写作的倡导与践行者们,也以他们的实践证明,上述写作中的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克服的。即使完全自主的文学创作,也可以通过交流、碰撞、激发等方式有效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思维障碍、认知障碍。技术障碍就更可以通过传授、交流、借鉴等途径克服、解决。

伟大的作家不是教授出来的,但写作是可以教授的。否则,大学的写作课就纯是摆设和忽悠了。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教授锲而不舍,一次一次给校方提交议案,终成正果,在1936年开设了创意写作课,打破了写作不可教授的成见或偏见,成为大学创意写作的奠基者。经过多年的坚持,创意写作在美国遍地开花,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创意写作课。

近些年,中国的许多大学也先后开设了创意写作课或写作班。比之于过去大学的写作课或作家班的涵义和方式已完全不同,但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还有,也是我觉得需要强调的,学习写作、参与写作、研讨写作的学员,未必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学习、参与、研讨写作,当然不止于文学写作,会涉及其他艺术,会有益于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审美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审美能力,和他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相比,前者更有价值和意义。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社会,造就优秀作家的几率有多高?我很难想象。

怕挨砖头的编剧不是好编剧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来深圳以前,您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做过十年的专业编剧。电影这个行业,原本就是一种集体创作,类似创意工作坊的形式,能否讲讲上世纪80年代您亲历过的那些电影现场?

杨争光:我做电影的经历告诉我,在一个团队里的互相碰撞、互相激发,哪怕是拍砖头、挨砖头,都会使自己获益、作品获益。

上世纪80年代,张艺谋的团队、陈凯歌的团队,都集纳了最优秀的团队,美工、摄影,哪怕是道具师,也可以对剧本,对一场戏的拍摄说三道四。

电影是团队艺术,是集体的成果。在那个年代,一个剧本可以讨论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我甚至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首先得不怕挨砖头,各种各样的意见都能听,一次一次被砸倒,一次一次爬起来,发现希望,捕捉希望,吸纳建设性的意见,变成剧本里的场景、细节、情节,哪怕是一句台词。不善于听取意见、怕挨砖头的编剧,不是好编剧,除非他是天才。

现在的年轻人,自尊心很强,在我们看来无异于抚摸的异见,在他们就成为有伤自尊的批评了,会怀疑自己,甚至扭身而去。看似精致,其实精致包裹着脆弱,没有那种在摸爬滚打中生长出的坚硬与粗粝。那时候的我们,不但不怕砖头,还会认拍砖为抚摸。以后,如果要做工作坊、写作营,不管是诗歌写作、戏剧写作、小说写作,都希望能恢复当年的那种氛围,那种气度,那种坚硬。不怕拍砖,不怕砸,当然也不怕表扬。

别小看表扬。廉价的表扬会让人的精神变得虚肿,其腐蚀性不比金钱差多少。写了一本书,有过几次前呼后拥,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事实上,往往在这样的时候,也就差不多快不是人物了。就是说,对于一个真爱写作的人来说,不管在任何时候,被拍砖的时候,被捧扬的时候,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不把自己当碟菜。成不了伟大的作家,做一个合格的工匠,不也很好么?许多优秀的电影编剧,就是具有职业精神的伟大的工匠。

各种协会应变身“咖啡屋”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职业写作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写出好作品的作家都不再写作,不能简单用“江郎才尽”来形容。中国作家都很有生活,当才华也不缺的时候,写作仍然无法持续。您觉得其中的症结在哪里?

杨争光:作家的自我更新能力够强,就不太会遇到没东西可写的瓶颈。但“江郎才尽”,被几部作品“掏空了”,确实在作家和艺术家中普遍存在。就是说,没有活力了。活力活力,对艺术家来说,没有活力就意味着艺术创作的萎靡与死亡。你刚才提到的当年的巴黎,吸引和聚集了多少艺术家,他们在那里喝酒喝咖啡,聊天吵架,恋爱撕扯纠缠,挥霍生命,也享受生命,挥霍才华,也创造艺术。一堆一堆的人才,一串一串的作品,都成为人类的经典,令世界瞩目。我觉得,创意写作课与创意写作培训班、写作营、工作坊等等,也许与巴黎的启示有关。

我觉得,我们大大小小的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都应该成为作家、艺术家们的咖啡屋、工作坊,让他们相聚,相互点燃,相互激发,不断地更新自我,更新彼此,迸发灵感,孕育创意,延展他们的创造力。

艺术史告诉我们,人才往往是挤窝窝、扎堆儿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文艺复兴如此,启蒙运动如此,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是这样的。他们扎堆儿出现,就因为当年的巴黎是一个这样的咖啡屋,才成了艺术家的天堂,艺术经典的出产地。我真希望,深圳也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咖啡屋”。深圳号称“创意之城”,应该名实相符才对。如果官办的机构做不过来,或者不愿意做,民间社会不妨一试。我就有这样的冲动。

深圳民间写作生态茂盛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曾说过,深圳有一片非常适合“创意写作”发展的土壤,这片土壤指的是民间写作(草根写作)的繁荣吗?

杨争光:我一直认为,深圳的民间写作的资源是很丰厚的。

三五成群的聚会,频率很高,说书,说作品,而不是说八卦,说天气。这也是深圳的民间写作至今具有生机的原因之一。在我的印象里,深圳的青年写作者是活蹦乱跳的,很鲜活,很现代。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点像美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单纯,不像历史悠久的城市那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深圳的人虽然关系单纯,但各自都携带着自己的文化根系,与内地城市相比,并不缺少文化历史的积淀,这些都是深圳写作者的优势,更利出创意、有创造。前两年有个数据,各种各样长期持续的写作者,包括校园作者、网络作者,不低于一万五千人。间歇性写作的写作者,据说超过十万人。

这么丰厚的土壤与资源,是很珍贵的,是这座城市的基础性财富,视而不见或丛林式生长,都是对资源的蔑视。正像种地不仅关乎种地一样,写作也不仅关乎写作,也关乎一座城市的活力和未来。所以,丰厚的资源需要整合,比如,让三五成群的聚会更精准更有效,且不失其弹性与趣味。将来的写作工作坊、写作营要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城市创意写作适合深圳来做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的文学与影视艺术工作室自2017年成立之后,已经做了很多和创意写作相关的筹备工作,能介绍一下吗?

杨争光:提起工作室,真是一言难尽。做起来了,又停了下来,但努力没有停止,还在进行。就是说,有形的工作室停下来了,但工作还在进行。我的工作室从2009年底正式授牌,所做过的工作都是扶持年轻人,也有成果,我一直希望能通过这个工作室把深圳的电影和电视剧做起来。

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资金雄厚,但这么多年以来却没有自己品牌性的影视作品,甚至也没有品牌性的小说作品,是很尴尬的。我们先把创意写作做起来,因为这是基础,是源头。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就是这个国家的文化芯片,没有优质的原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与艺术,也不会有真正的文化产业。因为这座城市有着丰厚的民间写作资源,开展创意写作也就有它的优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道,尤其是有意于文化产业的有识之士参与合作,把深圳的创意写作做起来。事实上,今年计划做的编剧培训一直在进行之中,应该会有成果的。

深圳作为城市的历史,是世界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城市创意写作也适合深圳来做。我希望明年能把创意写作营做起来,先做小说,有可能再做影视编剧,等等。当然也希望不把眼光仅仅放在深圳,会从深圳扩延到全国,包括大刊、大出版社,参与指导。

对于愿意参与的作家,或喜欢写作的朋友,我想说的是,带着你将成未成的作品来,在创意写作营里解决你遭遇的问题,包括心理障碍、思维障碍、技术障碍、认知障碍。甚至,我们可以有一对一的教授与指导,如果有可能,也会帮助你把小说文本转化为影视剧作。

[责任编辑:李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