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
《情人晚餐》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媚
深圳本土戏剧正迎来创作演出新高峰。如今的深圳舞台,不仅年轻的“深二代”剧团接连创作了诸多戏剧作品,不少本土企业也积极投入小剧场戏剧创作中。据不完全统计,单是9月,深圳就有高达12部30场本土戏剧作品上演,不仅有都市情感类的拿手好戏,还有历史、亲子、经典续编等多样化题材,平均每晚一部戏的高频率,让深圳观众大饱戏瘾。
本土戏剧为什么在9月井喷?剧团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企业为何也争相投入戏剧创作中?本期,深圳演艺榜关注本土戏剧舞台新动态。
井喷·“红九月”30场本土剧作接连登台
从上月中开始,深圳本土剧团“爪马戏剧”开始进入“爪马月月见”的轮演模式。全新版本历史剧《王的名义》和最受市场认可的“爆款”喜剧《老友祭》连演10场,备受好评的新戏《情人晚餐》下周又将进行第二轮5场演出。10月和11月,悬疑剧《同谋》和新戏《万圣节游戏》一共将演出15场。
此外,本月开场的南山戏剧节也有一大批本土知名剧团、戏剧人的10部作品集中演出20多场,而且所有演出都免费。
其中,荔枝青年剧团的都市爱情轻喜剧《刘小源和李小花》将于9月25日、26日“返场”演出两场;由深圳越众剧社带来的父爱主题戏剧《我曾见过你》、碉楼剧场&邹晓勇戏剧工作室的新剧《上·下》刚刚结束演出;由深圳剧作家从容编剧的先锋戏剧作品《爱的构思》也将以读剧形式登台。
“今年我们50场的演出计划,去年就定了。”爪马戏剧制作人王少伟说,前几年剧团每年只专心做一部大戏,积累了足够的作品和极好的口碑,到了今年下半年,集中上演的几部剧之前都已经过观众检验,具备一定的人气,经过修改打磨也逐渐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固定观众群也是慢慢被培养起来了。比如《同谋》,自2016年首演迄今已进行四轮巡演,仍然保持每场非常高的上座率,周末场次更是常常爆满。”
南山戏剧节协办方、荔枝青年剧团团长刘子源则认为,本土戏剧舞台迎来“红九月”,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南山戏剧节的开幕。“南山戏剧节打通了本土剧团和国内外剧团的交流渠道。在这个平台上去聊艺术,不管是对本土的戏剧人还是戏剧观众,还是主管部门,都开阔了视野。这种提高是影响你未来创作艺术精品的基础认知。”
多元·都市情感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本土剧作,多数出自90后“深二代”剧团之手。如今,深圳除了爪马、荔枝青年、甸甸巴士、碉楼剧场&邹晓勇戏剧工作室、胖鸟、泽熙传媒等较为专业的职业化剧团,还有黑匣子、煎蛋剧社、蒲公英剧团等以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的剧团。
他们创演的作品,不仅有拿手的都市情感题材,还有好几部戏剧作品分别涉及历史、亲子、名著续编等领域。
比如《王的名义》颠覆了“扶不起的阿斗”,把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荒诞悲喜剧《上·下》则延续了邹晓勇导演做《木心·人曲》的风格和喜好,讲述鲁迅《奔月》中结束后的故事、《故事新编》外众生相的新编,“起承转合”里满是“戏剧戏曲”间贪嗔痴的欲望。
“我喜欢找一些人文的、艺术类的、历史性的东西入手去做。希望我们实验性、艺术性、文学性的一些东西能够被更多人所接受。看一个戏,不一定只追求开心、爆笑,也可以接受在看戏时去感受,去学习,去接受不同的结果,而我们就是想在剧场里提供多一种可能性。”邹晓勇说。
新鲜·本土企业也来排剧
更新鲜的是,这个月还有一批本土企业戏剧社作品也集中登台展演。
在南山戏剧节的节目单上,记者就看到了北门工人剧社《打工的人》、华润戏剧社《群猴》、深圳地铁馨星话剧社《暗恋桃花源》等等的演出计划。
以《打工的人》为例,编剧和参演的都是深圳的工厂工人,以第一视角讲述自己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故事。剧社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工厂,用每个周末来排练和训练,旨在用自己最真实的故事来表达工人的心声。华润戏剧社全员皆为华润集团员工,在业余时间,他们共同研究和表演。
刘子源介绍,现在,深圳不少大企业都组建了剧社,并邀请专业剧团成员定期深入企业培训、交流,帮助他们以专业的角度打造戏剧作品,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得上是“艺术团建”。
今年,南山戏剧节首次设置了企业戏剧联展板块。“联动深圳企业和国内外的企业剧团举行的企业戏剧展演,立足于本土,培育扶持本土企业剧团、剧目,也是符合城市特性、契合企业需求的。中远期来看,也是希望能够搭建更完善的平台,让戏剧走进企业。”刘子源说。
困难·场租占成本的一半
“近几年,深圳几个将演出做成常态的剧团越来越被观众熟识,作品也越来越得到认可。”王少伟说,爪马的演出都是走商业化运作,随着本土戏剧市场的井喷,现阶段剧团的压力主要来自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和依旧高企的场租。
“我们的演出频率很高,其他的本土剧团没有集中4-5部戏在下半年演出。演出量大带来了很大的制作压力,需要协调多方面的资源,比如演员、导演等演艺人才资源,深圳比起北京、上海还是太匮乏;第二是演出信息的周知很难,在大众传播的渠道很难让更多的普通市民知道深圳其实每周都有很多演出。”
王少伟告诉记者,就资金压力来说,票房所得与制作成本基本可以持平,还有一些盈利,但场租依然是大问题,占到了制作费很高的比例。“特别是复演、复排的剧,场租要占到一半甚至更多。”
不过王少伟认为,深圳戏剧市场整体越来越好。“各种剧目的演出慢慢拓展了观众圈层。过去几年,外地来深圳的大都是小剧场戏剧演个一两场,现在,很多大剧把深圳作为重要巡演城市,多场连演,比如《亲爱的,胡雪岩》《猫》《如梦之梦》以及即将开演的《平凡的世界》等,都收获了很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