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旅>文化首页推荐>

“青春心印——第六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开幕

“青春心印——第六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开幕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在这个暖冬,作为关山月美术馆知名品牌展览的“青春心印”工笔画展再度归来。

苗瀚文作品《都市·远方》

杨光作品《折枝》

蒋超凡作品《在人间9》


◎深圳特区报2019年12月24日讯 记者 尹春芳


在这个暖冬,作为关山月美术馆知名品牌展览的“青春心印”工笔画展再度归来。“青春心印——第六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日前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以全新的展览结构让传统工笔画生发出新的活力,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艺术体验。


“主题展+空间项目”引人关注


据介绍,今年的第六届“青春心印”展览为更好地研究、推广优秀青年艺术家,采用更有针对性、也更为开放的“主题展+空间项目”展览结构。


美术馆一层为第六届青春心印的展厅,中央厅和C厅为此次青春心印的主展厅。另外有三个空间项目,一是A展厅艺术家黄俊伟的“清风与归”,二是B展厅艺术家林于思的“心经幻变”,三是利用中央U型厅艺术家杨光的“观·景”。作品的征集延续往届名家特邀、学科专家提名和投稿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多角度呈现新时期工笔画艺术群体的最新创作成果,探索当代中国工笔画新的表达方式。


本届青春心印展览学术主持朱小钧表示,今年和前五届最大的差别是空间项目的出现,一年前在讨论这个展览结构时,思考如何让传统的工笔画突破绘画的局限性,生发更多新的可能,于是诞生了空间项目——杨光的“观·景”、黄俊伟的“清风与归”、林于思的“心经幻变”。“从题目可以看出这些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当下的理解,用传统的元素,生发出新的可能。今年主展厅部分的作品最大的变化是,年轻的艺术家们展现了多元的思维模型以及在重要的学科领域的顶层逻辑。年轻的艺术家不再甘心将工笔画局限在传统艺术领域,而将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融于工笔创作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探索出新的可能,大家把青春和热血复活在每一张纸上。”


青年艺术探索无止尽


漫步展厅里,可见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青年艺术家的探索成果也尽在眼前。比如,青年画家苗瀚文带来的《都市·远方》,将两幅工笔画作了拼接,个中有大量的艺术元素与细节可以挖掘,表达了他对都市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艺术家杨光带来的雕塑则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社会思考。他的《新盆景系列》借用中国传统“盆景”的形式,让工业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金属——“不锈钢”和活的树木并置,形成新的景观。冰冷的不锈钢材料与温暖的、活的树木产生对立、矛盾和冲突,体现了人与自然间矛盾和对抗的含义,以及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间的语义冲突。


艺术家林于思在用墨用笔方面有着自己的解读,“中国传统绘画讲求笔墨,因为墨是最先面世的颜色,所以墨拥有了第一选择权。我觉得应该赋予其他颜色这个权利。把图片调成黑白,其他颜色也是灰度之一,它们应该有’被用笔‘的权利。笔墨这个词汇我们不会改变,但行动上可以改变。”


艺术与城市文化相连


在漫长的历史中,工笔画有着自己发展的轨迹。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奇迹,工笔画也随之开始复苏,而中国工笔画真正迅猛的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青年画家如何用手中画笔呈现工笔画的新思考也成为本届展览所关注的问题所在。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一直重视对青年艺术家的提携,推动“青春心印”展览砥砺前行。在他看来,深圳作为年轻的城市,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文化的新型现代城市文化特质,追求“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化价值观。深圳城市文化的特质与中国工笔画的文化特质也是相融相通的。“青春心印”这个平台主要是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探索当代工笔画新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在这里成长,关山月美术馆长期关注当代青年美术的创作,关注青年工笔画,也是关注未来。


据悉,此次展览展至12月29日,市民可前去关山月美术馆,一同感受青年工笔的心印之迹。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