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扬《时间之外》(记者尹春芳/文齐洁爽/图)
如何用手中的画笔讲述时代故事,如何通过艺术呈现时代精神,带着这样的思索,“当下·前浪后浪——2020年关山月美术馆创作院作品展”于6月9日在关山月美术馆揭开面纱,深圳的中青代艺术家通过逾50件作品带来了他们的答案,也让观众得以一窥深圳艺术的创作新貌。
长江后浪推前浪。纵观艺术历史的长河,艺术家们前仆后继,竞相逐浪,勇做弄潮儿。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当下·前浪后浪”,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如此解读。历史像水流一样,今天的变化蕴含在昨天之中,美术馆人能做的,唯有记录下当下的印迹,创造出未来新的生机。
呈现深圳中青代艺术力量
本次展览是关山月美术馆创作院继2017年首次作品亮相之后的第四次成果总结,参展艺术家们是深圳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既有梁宇、陈湘波、文祯非、陈向兵等实力中流砥柱,也有陈俊宇、陈濯非、鲁珊、王子蚺、薛扬、程平等实力派,更不乏艺术新锐。他们当中有些艺术家早已在国内外展览中崭露头角。
丰富多元,活力四射。这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展现出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创作面貌丰富且多样,关注的话题也各有特点。
在关山月美术馆研究收藏部研究员陈旭霞看来,在中文的语境中,“前浪”和“后浪”的分法有些狭隘,他们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后浪”们也是在“前浪”的基础上前进的,不能简单化区分。陈旭霞认为,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差异,却无法确切划分他们的界限。他们就是这样既融合着又变化着,无限绵延。在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中,他们也存在差异和共存。
回应当下时代命题
从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到全民抗疫,每一个中国人、深圳人都对2020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何在这如潮水般快速涌动的浪潮中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也成为艺术家的关注所在。2020年,在经历各种变化和发展之中,深圳艺术家通过各自的感受和领悟,用自己的画笔反映和记录这个特殊的年份。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不少是艺术家在居家期间创作的。告别喧嚣,回归宁静,让艺术家们开始反思艺术何为的问题,进而展开大胆的探索。譬如,陈湘波就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性的创作,擅长工笔花鸟的他开始尝试走向抽象,在纸本上做一些抽象符号的探索,其新作《静寂时节》系列便在这次展览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青年画家陈濯非,擅长工笔人物创作。在疫情期间,他的新作《节日系列》呈现了他近来对工笔画人物形式与内容的探索。他告诉记者:“在大型展览中,如何将小幅工笔画创作成大幅工笔画,增加其视觉效果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在创作思路和形式上,我尝试将壁画的创作方式搬到纸本上,采用矿物颜料来表现都市生活方式。”
陈旭霞认为,这次展览针对疫情也有一些创作,所画的可能不一定是具象的逆行者或者医护工作者,而是通过艺术处理呈现出来艺术家的思考。“我们一起经历了疫情,经历了新的思考,艺术家们对这种差异和共存产生了更为直观和不一样的创作内核。”
绽放艺术多样化
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深圳的艺术力量从未停歇,他们始终以鲜活的、行进中的步伐,每时每刻记录着当下艺术形态的多样化。
仔细观看这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探索的不同方向。文祯非《行系列》延续近年来他所追求的“写意油画”,将写意的东方精神融合西方油画这一媒材中,已有所成;鲁珊展出《相对空间-Ⅱ》,对画面的空间性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呈现;薛扬带来的《时间之外》,除了出现有其作品惯常出现的符号性的穿斗篷的小孩之外,在画面景深和观看性等方面也有大胆的突破。
再比如,青年书法家王子蚺以书法入画,从书法转向绘画创作,《拟石溪道人笔》《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等展现了他在国画上的精益求精;程平则仿古人笔意,带来的《马峦山居》《听江》,意境高远,贵有静气;陈俊宇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取自苏东坡的词,画面大胆写意,颇为老辣;刘慕仪、伍诗妮、贺翔等人虽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却各自有探索的方向和成果,创作构思或过程本身也很有意思。
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28日,观众可预约观看,感受艺术浪潮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