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而言,书籍是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价值理念传播的主要工具。读书,是传承文化、承继文明的重要方式。读书的功力之大,大到能让一个人从愚钝变为开化,大到能让一个国家从贫穷变为富裕,从羸弱走向强大。哪个国家形成了崇尚读书、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
“人类往何处去”“中华民族往何处去”,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最大问题,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发行过一种读书票,右边二字为“读书”,左边二字为“救国”,这很形象地说明:近代以来,进步的中国人读书的目的,便是爱我们的国家、救我们的国家,便是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
读书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思想根基
我们知道,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国民乐于读书、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大力度推进全民阅读。
《朗读手册》一书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一个人成功的途径。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当下,我们知道,书籍是重要的知识载体。读书风气盛行,书香充溢社会,社会文明程度自然就高,经济发展就快,国家就富强。历史上,一些民族、一些国家迅速崛起、日益强盛,其中读书学习释放的强大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教育之所以全球有名,离不开新加坡从小对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新加坡学校鼓励孩子们从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始,让兴趣和阅读相结合,通过各种活动,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来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孩子的现有情况为其提供合适的书籍,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他自身的一种阅读爱好及阅读习惯。一个国家越重视读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国民的整体素质就越高,这个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可以说,阅读就是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有利于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以色列同样有着非常悠久的阅读传统,这个国家的文盲率非常低,几乎做到了人人能阅读,且人均阅读量常年高居世界榜首。优秀的读书文化为以色列带来了丰硕的知识成果,尤其是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让以色列获得了“创新的国度”和“第二硅谷”的美誉。以色列是一个从灰烬走向繁荣的国家,这里没有石油,没有黄金,也没有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以色列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强国的道路,而创新的源泉在于思考,思考的动力则在于阅读。为了鼓励人们加强阅读,以色列历届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以色列全国有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1000多座,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图书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以色列还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出版社比例最高的国家,除教科书和再版书外,以色列每年出版的新书多达2000种以上。以色列政府每年还会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希伯来图书周”等活动,以进一步促进读书交流,弘扬读书精神。
建设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我们要把读书学习从个人、组织、政党、国家、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全面推进,形成读书学习在国家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多位一体、全面融合的新局面。
依靠读书学习,开创美好未来
一个勤于读书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勤于学习的民族,才会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民族;一个拥有高强读书学习本领的执政党,才能带领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于读书和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拓展新视野,提高思想觉悟、文明素质、科学素养。
注重学习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清楚,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而绵延不绝,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优秀科技文化成果,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为人类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当西方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代时,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辉煌的科学文化,使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崇尚读书、善于学习。如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直到今天我们还一直推崇。
中国从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究其原因,可以说主要就是缺乏向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学习、创新和运用,故步自封,保守僵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印度时的演讲中曾强调:“中国要做学习大国,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妄自尊大,而是要谦虚谨慎、勤奋学习,不断增益其所不能。”“学习大国”的提出,体现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高度的学习自觉、学习自信和学习自强。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和社会进步的阶梯,具有普及文化、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读书有益于人们明理、励志、立德、增智,提高品位,改变命运。通过阅读,我们很好地继承与延续了前辈先贤们积累下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毛泽东同志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党中央发起学习运动、加强干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这次演讲中,他针对干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忙”“看不懂”两大问题,用木匠“钉钉子”“钻木头”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进行了阐述和动员。对于“工作忙”的问题,要像木匠“钉钉子”那样“挤”时间。对于“看不懂”的问题,要像木匠“钻木头”那样“钻”进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大局同国际大局、内政同外交紧密联系、双向互动的特点进一步显现。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要善于读书,勤于学习,培养战略思维,拓展国际视野,使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
与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相比,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素质和本领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不适应的一面,存在“本领恐慌”。没有勤奋不懈的读书与学习,没有过硬的素质和本领,没有一大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和掌握专门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承载着我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美好愿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读书学习为先导,用开拓创新精神和更大勇气与智慧、更强本领与能力带领人民克难前行,为追梦圆梦奠定坚实基础、注入强大正能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破解的困难与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同样,面对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更为艰巨、更为复杂,改革进入爬坡过坎的新阶段,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更困难、更棘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实现思想作风的改进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重新学习、创造性学习适应新要求、完成新任务。
书是沟通古今的纽带、交流文明的桥梁。读书就是用认知的力量、历史的智慧去探测广袤的世界、未知的领域,构筑丰满的精神世界,赋予我们更加睿智豁达、从容自信的奋斗姿态,为我们注入更加坚毅笃定、刚健雄浑的前行动力。
崇尚读书、加强学习,推动全党大学习,推动加快建设学习大国,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21世纪20年代的80%-90%。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越是发展快,越要加强我们自身的学习,注意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尖端技术,学习国外社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先进经验,努力学习掌握有关的国际知识和国际规则,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