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育走进罗湖“开学第一课”。
“每天饮食要均衡,荤素搭配得当”“外出就餐要看‘脸’吃饭,量化A级餐厅食品品质较高”“食品添加剂不一定都不能添加”……昨日,在笋岗小学礼堂,现场座无虚席,一场特别的开学第一课正在这里举行,参加食品安全主题开学第一课的是笋岗小学三年级一班、四班的学生。
今年6月底,罗湖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普计划3.0版本全面启动,多维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科普。日前,科普计划组织志愿讲师开展培训,顺利通过考核的志愿讲师将在新学期走进罗湖区42所公办小学,义务宣讲食品安全知识。据悉,新学期开学期间,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还将走进辖区多所学校,向青少年儿童传递食品安全知识。
【内容】
将食安知识融入学生常见生活场景
公开课伊始,食安讲师以热身小游戏“壮壮说”开场,通过互动游戏提升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壮壮”是罗湖区食药安办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普计划量身打造的卡通形象,被应用于辖区食安教育的课程及系列主题活动中。
“豆浆要煮沸5至10分钟直到无泡沫才能放心食用”“每人每天要至少饮用1700毫升水”“外出就餐要留意餐厅是否证照齐全”……当天的课程以时间顺序,跟随“壮壮”一天的行程切换家庭、学校、餐厅、超市等多个不同场景,并结合实际将不同场景对应的食品安全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掌握相关食安知识。
课程开展期间,食安讲师还将一些青少年儿童日常会接触到的食安知识融入其中,如洗手六步法、膳食宝塔、食物中毒症状等,将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给学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科普课程还融入了营养教育、餐食冷链热链配送等专业性较强的食安知识,进一步提升科普效果。
【形式】
讲师活泼生动地讲授食安知识
这堂开学第一课除了理论知识,更注重于食安案例、数据、图片等的呈现,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食安信息。例如,每人每天大概需要1700毫升的饮水量,食安讲师就以瓶装矿泉水为例,告诉大家每人每天大概需要喝5瓶350毫升规格或3瓶550毫升的瓶装水。而针对野生蘑菇不能吃的知识点,讲师则通过展示深圳曾出现的案例,形象生动地传递野生蘑菇食用危害。同时,课堂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通过让学生抢答、辨别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除了直观形象的授课方式,这堂课的活泼生动还体现在课件上。课件采用了鲜艳的色调,以图文搭配、字少图多、卡通漫画等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搭配呈现,从视觉效果上吸引学生注意。
据悉,罗湖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普计划的科普课件及授课形式,皆由主办单位严格把关,通过邀请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一线资深社工等组建专家小组,严把教材质量关,确保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切实保障授课质量。
【成效】
学生收获满满欲与家人分享
此次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开学第一课的学校——笋岗小学,是罗湖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普计划的首个试点学校。罗湖区食药安办副主任、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罗湖监管局副局长韩平华透露,科普计划于2017年启动,至今已发展了3年时间,第一年只选定了1所试点学校,即笋岗小学;第二年,试点学校在笋岗小学的基础上,增加到了5所;今年实现了区属公办小学食安教育全覆盖,食品安全主题开学第一课也是今年的首次尝试。
笋岗小学副校长邱志浩表示,在笋岗小学开展科普计划已有明显成效,师生食品安全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他透露,未来食安教育的形式还将继续创新,将采用同伴互助的形式,扩大食安教育影响力;授课方式也将更注重实践体验式,增加互动性;计划评选一批优秀食安之星,通过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笋岗小学社工刘舒婷是当天开讲的食安讲师,也是连续3年参加科普计划的食安志愿讲师之一。她介绍,自己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参加食安科普课程,见证着科普计划不断壮大,也见证着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日渐提升。
不少学生在参与了此次课程后,皆认为收获满满,坦言回家后也要和家人分享课程内容,一起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统筹/陈莉文图/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