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商场购买“圳品”食品。深圳商报记者严文婷摄
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民以食为天,深圳85%的食品和95%的食用农产品依靠外地供应,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让深圳市民吃得更加放心、更有品质?11月28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邝兵就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介绍,为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部署要求,我市积极推进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取得显著成效:经过供深食品体系认证的“圳品”上市3个月价格没有出现明显增长且销售额增长了3倍,全市350余家农贸市场预计于明年底全部完成升级改造。
深圳发布供深食品标准300项
“‘圳品’获得了市民和市场的广泛认可!”邝兵介绍,今年深圳对标港标和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最高最严要求发布了300项供深食品标准。截至目前,共计80个产品通过“圳品”的评价审核,覆盖米面油、水果蔬菜、肉禽奶和水产,涉及企业24家,来自全国8个省的22个市38个基地。第一批18种产品进入四家大型连锁商超。
据邝兵介绍,为了做好“圳品”工作,努力实现让市民“吃得称心”,深圳建立了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成立市标准促进会和市食品TC,发布管理办法5项,构建标准体系330个,完成评价规则和团体标准合计400余项。正是因为这样,“圳品”成了市民心里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接下来,深圳还将继续高质量推进“圳品”工作,拓宽产品种类,让市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安全。
“深圳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更高质量的食品和食材的需求旺盛。”邝兵告诉记者,“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是深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第一大工程。目前企业的申报积极性很高,多地政府都前来洽谈“圳品”合作。第二批62种产品刚刚通过评价审核,将很快推向市场与市民见面。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积极稳妥、高质量持续推进‘圳品’工作,二是在产地行政监管和基地产品扶贫开展积极探索,三是不断总结提高,为‘双区驱动’战略实施提供创新经验。”邝兵说。
农贸市场改造后“颜值”“智慧”“惠民”并存
“推动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完善生产、流通、消费等全链条溯源监管”,是深圳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的另一项重要具体举措之一。
为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按照“规划引领、标准管控,示范先行、分类推进,智慧支撑、全程可溯”的总体路径稳步推进。我市现有经营的农贸市场353家,截至11月初,已完工85家,正在改造27家。已完成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一改设施“老破旧”、环境“脏乱差”,变身为布局合理、清洁卫生、安全有序、配套齐全、管理制度完善、流通方式先进的“白净美”。
“升级农贸市场,不仅是提升硬件环境,还把市场的管理水平向智能化推进!”邝兵说,为实实在在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先期升级改造的部分农贸市场推行了智慧计量系统,通过在农贸市场档位安装智慧计量器具并接入市场监管部门的智慧计量监管系统,对市场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防止作弊。
目前,全市已有21家市场数据接入该局智能计量监管系统,通过系统可在线监控864台智能秤的使用状态,每天汇总约8.5万条交易数据。市民可通过智能秤显示屏和购物小票二维码,查询商户的主体信用信息、商品价格、销售电子台账、进货台账、商品溯源信息和农残检测结果,实现农贸市场“智慧化”。
据了解,我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立足“惠民”二字,无论是市场硬件升级改造还是引入智慧计量系统,市区两级财政都给予积极支持,都坚决不增加摊主、档主的经济负担,不向市民转嫁成本,切实提高市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去农贸市场逛一逛,那里的熙熙攘攘、生机勃勃,会点燃你对生活的热情!”邝兵向记者描绘,农贸市场在升级改造完成以后,将成为“颜值”“智慧”“惠民”并存的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