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中学高三教师在适应性测试前召开专题研讨会。
龙高党员志愿者考前在校门口检测学生体温。
龙高高三(18)班学生考前收到家委送的小牛布娃娃,寓意牛气冲天。
翠园中学老师在教室过道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翠园中学考生走出考场。
深大附中老师在课后辅导学生。
晶报2021年1月28日讯(记者 顾蓉 王文丽 吴佳丽 陈利城 刘梦娇/文) 1月23日—25日,深圳的高三学生们经历了一次大考:全省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8省市联考)。这次考试是“全仿真”的模拟高考,师生们的紧张程度不亚于正式高考。适应性测试后,还将组织全省统一评卷、填报志愿等测试工作。新高考有这几大变化:考试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考试科目实行“3+1+2”,即语数外三门必考课,加1门选考(物理和历史中选考),再加两门选考课(思政、地理、化学、生物中四选二);不分文理科,而是分成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科目组;高考数学科目不分文理、不分物理历史等。第一次测试,深圳高中学校、老师、同学们都有怎样的反映?他们习惯这种高考新模式吗?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近两天,晶报记者兵分多路对深圳多所高中进行了深入采访。
这次新高考适应性测试
很重要吗?
重要,各方高度重视
翠园中学负责高三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方娄星告诉晶报记者,这次适应性测试十分重要,是广东、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等参加全国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八省市联考,这么大规模的适应性测试可谓史无前例。
方娄星表示,新高考是全新的考验,通过实战演练,为今后的备考、命题找准方向。高考是项系统工程,接下来还有全省评卷、填报志愿的测试,完全模仿正式高考的流程走一遍。深圳市和罗湖区都极为重视,市招考办和罗湖区教育局的领导都下到学校巡考,罗湖区的考点安排、考点的防疫准备、考场学生的座位安排完全跟正式高考一模一样,十分严格,就是要在这样高仿真的状态下让大家找到新高考的感觉。
深大附中高三年级主任向建新也提到,此次适应性测试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格外重视,测试的流程、要求是高标准的,全部按照市招考办要求的“严格按高考标准执行”,包括警戒线设置、考场布置、监考合规等,从这方面来看,此次测试可谓是新高考的“高度仿真模拟”,是学生考前对考试流程的一次训练、适应和彩排。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非常重视此次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精心部署,对复习进度、策略均作了必要的调整。育才中学教务处主任周红杰告诉晶报记者:“三天的适应性测试,从考点建设、考试组织、考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全真模拟新高考,学校各方面均经受住了压力测试,收获了宝贵经验,师生均能有条不紊完成各项考试任务,对这种新的高考模式已经基本适应。”
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副校长李亭透露,对于这次测试学校极为重视,“我们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提前动员和鼓励,考前一周进行了一些套题的模拟。”
“适应性测试在得到充分重视的同时,不宜过度解读,应以平常心对待,重在帮助学生适应考试流程。”深大附中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边海峰说。
通过此次适应性测试
学校受到哪些启发?
测试为后续的教学和备考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深大附中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边海峰表示,此次测试的试题有一定的参考性,应注重试题结构研究、题型及分值设置等,注重引导学生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深大附中高三年级主任向建新认为,适应性测试为后续的教学和备考指明了一定的方向。高考时间调整为3天,要求监考老师有所适应和调整心态。适应性测试不仅对老师、学生有所帮助,助力检验过往、提前适应、反思总结,更是对赋分系统、录取等全方位的测试,是有意义、有必要的。
翠园中学高三年级长谢建军认为这次各科命题总体比较平稳,数学的题型有所创新,学生一时不太适应。“语数外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其他科目是各省命题。对于此次数学考试学生的不适应,在今后的备考中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育才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刘英华表示,从试卷内容来看,学生对部分学科如数学,存在不太适应的情况。“数学卷面内容焕然一新,部分学生感叹‘刷题没有用’,看来师生都要做相应调整,要调整复习策略,更注重思维训练。”
面对此次测试中试题突显的新变化、新思路,育才中学教务处主任周红杰表示,目前学校已组织各备课组认真研究试卷,做好总结,重点分析各科目考试题型、与以往的区别、主要考查知识点的变化等方面,从中捕捉新高考考题风格和特点,据此调整备考思路和备考策略,以便帮助学生在正式高考中“精准打击”。
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语文科组长房雪容感觉到,此次测试情境设题和能力导向的题型在增加,能够灵活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也能够感受到与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呼应,新高考与新课程是同向并行的。
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教学处主任于敏对此也有着相同的看法。她表示,经过此次全仿真演练,学校对考试的组织、试题类型的掌握、改卷流程、填报志愿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从宏观上看,后期备考会更注重“无情境不命题、无情境不教学”,以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龙城高级中学副校长李亭表示:“通过这场适应性测试,不仅看到了新高考不同的题型结构,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想要通过新高考来传递教育改革落实的新风向。”在李亭看来,三天的适应性考试,从表面上看,是题型结构发生了变化,考试时间由2天增加到了3天,“往深层次分析,就可以发现新高考其实是通过具体题型和命题立意上的变化,去落实新高考的改革意图,这也让我们接下来的复习思路和方向更加清晰了。”李亭认为,今后的语文教学会更加紧扣时代主题,关注国家宏观层面和民族精神;数学会更加关注创新题型,关注实际应用。“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龙城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及考务主任曹雪梅说:“此次数学考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数学原理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学生答题时不仅要求学生理科思维好,还要胸怀天下,也体现出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曹雪梅表示,学生要适应,老师也要调整,“老师们要更加强调学科的应用性。”
对这场适应性测试
考生有何反映?
“要掌握知识点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这次的高考适应性测试的题目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有些是之前没有见过的题型。通过适应性测试,我更加懂得调整心态保持平静的重要性,要掌握知识点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思维能力,从容地面对新题型等变化。”选考了历史、化学和生物的深大附中高三(4)班学生肖宇成告诉晶报记者。
翠园中学高三(1)班的魏煜鹏同学心理素质比较稳定,他说这次数学虽然有点难、而且最后一天的考试时间比较长,但对他只是“有一点点影响”。作为首届新高考生,他觉得“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管这次适应性测试成绩是好是坏,他都已做好“不以一次考试论英雄”的思想准备。
三天测试下来,育才中学高三(13)班学生陈锴瑞表示“实在感到不适”。陈锴瑞强调此次考题十分新颖,“不经过考场上的几个小时是无法体会的”。经历过完整的高考标准流程,陈锴瑞对考试气氛以及时间把握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这次数学的曲率题,考场上我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没读懂题。考完试休息那天再认真看了一遍,才五分钟就完全有思路了。”他深刻体会到考试时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他提醒自己要谨记用“旧知识”应对新题目、新课本、新政策,以不变应万变。
育才中学高三(13)班学生胡锐冰也十分认可此次测试的作用,“可以提前了解试题大致内容、形式、难度,有助于做好心理准备。”
宝安中学高三(21)班历史类考生黄中奕选考了政治和地理两门科目,3天的测试对她来说是“可控”的紧张,因为不能避免,她就调整自己,把紧张变成常态。黄中奕坦言,当然也有疲惫,比起以往两天的考试,三天对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更大了些,但也多了些思考和从容。
龙城高级中学高三(3)班的钟攀岳用“挑战”和“风向标”来概括,“这次测试,数学里有一道考查几何知识的题目,出题的思路很特别,给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背景材料,提出的问题也是考几何知识,但是显得有些超纲,很考验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重视程度。”
对此次测试的时间和科目安排学生是否适应?
第三天的考试时间“战线长” 考验学生心理承受力
翠园中学老师反映第三天的考试时间“战线拉得较长”,对于选考化学和生物的考生有一些影响,考生早上7点半进考场考化学,下午4点再进考场考生物,中间时间太长,考生精力容易涣散,还容易受其他已考完的考生的不利影响。且生物学要考到傍晚6点15分,考生会比较疲倦。为此,学生需要注意休息养足精神备战好最后一天的考试。
翠园中学高三(13)班的赖泽媛最后一天下午参加了政治和生物两场考试,“考完政治又去考生物,思维一下子转换不过来”。她称自己这次考试太紧张,可能发挥得不是很好,下次正式高考时应该心理状态会好一些。
对标新高考全流程测试后,宝安中学的老师认为有些环节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比如在科目的安排上,外语与物理/历史学科考试时间是否可以上下午对调,这样监考员和考生下午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备第三天的考试;从组考来看,第三天两科的间隔时间,如果改成相隔一个小时也可以顺利组考。
曹雪梅是龙城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及考务主任,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适应性测试的形式和时间的调整,都算适应。不过,她提到,高考时间由原来的2天变为3天,其中,最后一天分四个时间段,依次考的是化学、地理、政治和生物,且每个时间段只考一个科目,这就意味着,选了考试时间相近的两个科目的学生,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较高强度地集中注意力,对学生的专注程度是一个考验。另外,选择了化学生物两个科目的考生,两科考试中间需要等待的时间最长,将近8小时,这就需要学校组织老师陪着学生,以避免学生在连续多天考试后产生疲乏等消极情绪。
适应性测试现场防疫工作到位吗?
完全按照正式高考严格执行
为了确保适应性测试安全、顺利进行,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高标准执行考务工作、贴心提供现场咨询服务。
因这次高三适应性测试从命题到测试、组考再到模拟填报志愿是全流程仿真高考,宝安中学对此高度重视,整个考试工作从培训到监考等环节都严格按高考标准组织。学生入场前,上交健康信息申报表,检查健康码、行程码,进行测温、消毒等,学校严把入校关,确保学生平安、健康参加考试。
在考场防疫方面,学校配备了近6000只口罩;考前连续14天,监测并记录每个学生每天早晚的体温,社会考生同样如此;每个考场在考试前后,都有8个紫外线灯进行消毒;设置备用考场,并由专门的发热通道前往。
接下来,如何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
夯实基础,系统扎实全面地复习
对于接下来的备考,深大附中有着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高三年级主任向建新建议,同学们不要相信所谓的诀窍和套路,在复习中要夯实基础,系统扎实全面地复习,让知识系统化;要通过复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翠园中学高三年级长谢建军表示,翠园中学已经通过在楼道贴标语等方式营造考试气氛,为考生加油鼓劲。翠园的老师也极为负责,经常冒着寒风、牺牲节假日在过道为学生一对一辅导。对临界生和尖子生学校也都有相关措施,保证后进生不掉队,尖子生更上一个台阶。
提及报考志愿,育才中学高三(13)班学生胡锐冰说:“若在专业上没有太大偏好,会把大学名气放在首要位置考虑。我现阶段对具体专业内容了解不够,准备寒假再细细研究。”
对于新高考,深圳各高中学校都准备好了吗?
早早行动,运筹帷幄
方娄星透露,翠园中学早在2016年就提前开始新高考工作的研究和准备,师生们早已进入状态,目前走班制等相关工作进展顺利。接下来,还会请专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志愿填报的培训,虽是首届,但翠园中学对本届高考生还是有信心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深大附中很早就开始行动,如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邀请深圳大学教授进校开讲座讲解学科前沿知识等,并组织学生到深圳大学参观与交流,实地了解心仪专业的学科需求等。“早在高一,学校就已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实行选课走班等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和逐步适应新高考”,深大附中高三(4)班学生肖宇成表示,他并不担心新高考,这次测试既是对过去学习的一次检验和对新变化的一次适应,也为接下来复习和备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宝安中学高三(21)班历史类考生黄中奕看来,宝安中学在迎接新高考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老师们从高一开始就有针对新课改的精神传达,到高三根据考向的调整不断明晰;从语文八九月的全国卷考法,到后来的山东卷题型转变,包括针对答题思路的灵活化运用、侧重素养的培养等。”但这次测试也让她发现了准备上的不足,比如各科难度存在差异,需要加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引导。
对于新高考选科模式怎么看?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
翠园中学高三(13)班的赖泽媛是个既喜欢一点理又喜欢一点的文的女孩,因此,她认为新高考不分文理科简直就是为她这样的学生“量身定制”。因此,她的选科很有特点,既选了偏文的历史,又选了偏理的生物。她说生物是她的最爱,实在难以割舍。她觉得文理兼通思维更发散,不僵化。(学校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3+1+2”的新高考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自由选择科目组合的权利,这也让走班制应运而生,目前深圳部分学校已开始走班制试点。在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教学处主任于敏看来,走班制更注重个性化教育,核心是选科,通过选科,学生能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生涯规划的科目。总体上看,学生学习目标会更明确,学习过程也更有动力,对于考出最佳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宝安中学高三(21)班历史类考生黄中奕认为新高考是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选拔和不同学科之间碰撞交融的一次尝试,对选专业优先于选学校的改变,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晶报记者 顾蓉 王文丽 吴佳丽
陈利城 刘梦娇/文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