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有稳健审慎、蹄疾步稳的行动路径,有强大的组织保障和责任分工机制,更有坚实的财政投入和人心所向的民众企望,深圳治水提质工程才能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
2015年底、2016年初,深圳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这是《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提出的治水目标,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市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经过一年多艰苦而又卓有成效的治理,深圳治水提质工作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完成“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水污染治理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上下治水提质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据悉,2016年,全市共启动了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其中完工106个,开工181个,全年完成了治水投资111.04亿元,是2015年的3.96倍,完成投资额相当于“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治理投入的63%。巨大的投入换来了真真切切的改变:目前,深圳市15条主要河流中有10条河流的水质获得改善;深圳全市153个内涝点中,2016年已整治完成102个;全市新建污水管网达1033.8公里,比例是2015年的3倍,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同时,消除了479个排污口。
水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反映在数据上,更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春节期间,中华白海豚现身深圳湾,同时大量黑脸琵鹭等珍稀候鸟也回归深圳湾栖息,引发市民争睹和赞叹。各种珍稀动物频现深圳湾,甚至出现集群性回归的盛景,着实让人欣慰,这是深圳湾治理成效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也是对深圳治水提质工程的最好褒扬。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圳遵循“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所确立的治理原则和行动方略,坚持从流域统筹的视角出发,展开系统治理行动,强调正本清源、立体治水、联网提效的理念,唤起了从职能部门到普通民众的所有治理力量,打的是一场共治共享、全民参与的治水攻坚战。
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有稳健审慎、蹄疾步稳的行动路径,有强大的组织保障和责任分工机制,更有坚实的财政投入和人心所向的民众企望,深圳治水提质工程才能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万事开头难,过去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其中所蕴含的辛苦与奋发,困难与坚毅,都融化在水环境改善的点点滴滴之中。
2016年的工作为治水提质攻坚战开了一个好头,为此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这只是开端,接下来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治水提质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以强大的治理动能不断巩固治水“战果”,如今所取得的治水成效才不会出现反复,甚至出现倒退。
因此,2017年的治水提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坚韧之战,既事关“初见成效”的可持续性与突破性,更事关“三年消除黑涝”的更高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基于此,2017年将是考验深圳治水提质战略定力、创新智慧和结构性突破的关键之年。据悉,今年治水提质工作主要围绕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污水厂“双提升”、排污口整治、落实“河长制”及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展开,重点表现在管网建设、河道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及治污设施四大方面。战略目标和推进步骤非常清晰,我们有充分理由对2017年的治水提质工作保持乐观。
今年是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治水提质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关乎城市质量提升的大局,也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让市民享受改革开放福祉的题中应有之义。继续大力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以水文化、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五位一体视角推进水质量改善,加快解决城市水问题,深圳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