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

罗湖持续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 力推两大水务民生工程

条评论立即评论

罗湖持续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 力推两大水务民生工程

分享

近年来,罗湖力推两大水务民生工程,一方面从改造排水管网,一方面多措并举整治辖区三大河段。

 

避免洪涝 收集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造成了“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局面,成为老城区发展的痛点。

去年6月,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了《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深圳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4个片区将率先推进,到2020年建成面积超200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彻底扭转了传统观念,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海绵城市”的出现,为城市排洪泄涝提供了新方法,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示意图

2017年,罗湖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经成立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开展和完成《罗湖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实施研究》,为下一步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同时制定完成《罗湖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辖区涉及“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类,分解任务并落实主体责任,对重点区域、道路广场、公园和绿地、旧改及城市更新项目、水务项目等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过去一年中,罗湖治水提质工作整体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在一系列的成绩单中,我们看到了罗湖水务工作的进步,也看到了治水提质从不止步。“公众的满意度是我们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张剑桥表示,未来一年还将继续奋战在水务一线工作中去,让公众真切体会到罗湖治水提质工作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为“城畔山水、花漾罗湖”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圳河(罗湖段)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