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深圳,除却似锦繁花,还有传世之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恢宏开篇,澎湃奏响。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位中外艺术家,在23天时间里为深圳奉献了16场异彩纷呈的精品演出,集中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汇、文化交流、艺术交融,谱写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和睦共融的盛世华章。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丝绸之路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为突破地域隔阂的文明长廊。今天,“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用音乐这种充满张力的语言述说并书写历史,拥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时间的洪流中,艺术与文明得以永恒。
深圳倾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是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在国内文化艺术领域所尝试的率先垂范之举,无论是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主题音乐季概念本身,还是音乐季所具有的形式和规模,都堪称史无前例。
诚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音乐季发来的祝词中所言:“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音乐季以展示和挖掘“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音乐领域的特色和亮点,同时欢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音乐艺术团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积极参与,以“交流融通、多元共生、合作共赢、共创未来”为原则,以海陆“丝绸之路”为音乐季主线,最终实现以交流展示促进合作,带动和提升城市未来文艺领域的整体发展。
23天来,享誉国际舞台的名家、名团、名作,将“一带一路”的文化精华精彩呈现,令无数观者为之倾倒沉醉。今晚,深圳保利剧院将奏响音乐季闭幕式音乐会,中国交响“国字第一号”——国家交响乐团将压轴献演,在中国著名指挥家、北德国家爱乐乐团首席客席指挥胡咏言的执棒下,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与叶小钢的《长城》,为“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辉煌闭幕。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为钢琴、声乐、民乐及交响乐队而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长城》,是其2001年专门为深圳所创作的原创曲目,作者基于对这个题材在新时代中的理解和感悟,2017年为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重新编曲。作品以长城这一中华民族宏伟壮丽的物质与精神的象征为题材,把宏阔辽远的北国景色与我国多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融合在一起,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从《春天的故事》开始,深圳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既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担当,也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标杆事件。深圳亦寄望以音乐艺术为纽带,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大合唱注入“深圳声音”,并向世界清晰传递深圳的文化雄心。
余音绕梁,沉浸于饕餮文化大宴的深圳人,仍然不愿让耳朵醒来。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跨越国界,纵横万里,带着文化共享、福泽民众的温度,演绎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全新升级的华彩篇章。
高端文化盛事点亮了“一带一路”的文化之“眸”。著名音乐家叶小钢评价:音乐季提供的不仅是高端演出,更是对未来的想像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贺信表达:这是深圳创新与活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城市音乐节比比皆是。“音乐节可以成为一座城市胸前的文化‘徽章’。人们来到你这座城市不仅仅是为了美景和购物,更重要的是享受文化的感召。一个有影响力的音乐节,将为城市的现在和未来注入活力。”
确立城市文化品格、彰显城市文化气质,这正是深圳决意举办和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规格国际艺术盛会的初衷之一。很多亲临国际音乐季现场的观众感叹:30多年前的深圳,是国人眼中的文化沙漠,如今,沙漠已成绿洲——这绿洲水土丰沃,草木葳蕤,阳光雨露不断,自体营养不绝。
深圳文化的崛起,得益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当文化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文化创新,重在格局与思路。深圳文化创新,向来注重城市精神的构建,以外树形象、内聚人心,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这是深圳文化创新的大格局与大思路。落笔于此,深圳始终先行先试,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等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一年比一年精彩,直入人心,影响深远。
文化创新,必须先声夺人,出奇制胜。去年1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出台,这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制定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总体实施方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谋划长远,创新发展,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尤其特别的是,这份方案致力于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形成“看不见、摸不着”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基本上都是“干货”实招,不仅清晰描绘城市未来的文化蓝图,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路径。
文化创新,除了力度之外,更需有高度和温度。深圳文化创新的很多举措和设想都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如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结合城市特色创立系列品牌文化节庆,从而实现月月有活动、全年都精彩;构建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打造十分钟文化圈,也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深圳要用包容、人文的城市文化发展,让你有满满的获得感。”决策者的高度和力度,激发出暖暖的温度,传递出市民享受文化大餐时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文化创新,难在敢想,贵在坚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曾公开对记者表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是未来五年深圳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抓手,要按照“认准一个目标,实施一套方案,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的工作要求,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出成效上见水平,积小胜为大胜,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文化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只有坚持不懈,方能有所成就。深圳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也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持续发展的城市意志和城市战略,必将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深圳文化创新的最终追求,是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进民众文化福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在贺信中对深圳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表示高度赞赏。他认为,“一带一路”音乐季的举办是深圳这座城市创新与活力的重要标志,具有广阔前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一员,深圳“在艺术成就、人文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方面为全球树立典范”。“我们知道深圳是‘设计之都’,可能将来可以说深圳是‘音乐之都’。”经济为舵,文化扬帆,深圳文化创新永无止境!音乐季奏响的铿锵之音,也将在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的“一带一路”上传递得更加深远。(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