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天下大美设计周。
4月,世界最美的设计荟集深圳:7天之内,45场活动,涵盖工业、时尚、室内、建筑、平面等设计门类,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设计师,展示了2000余件作品。
4月,深圳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设计的气息。国际设计理事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世界设计组织主席路易莎·波切托、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执行官弗兰克·彼得斯、法国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德尼斯·岚明、米兰设计周前主席斯蒂凡诺·波耶里、日本设计振兴会常务理事兼首席运营官青木史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兼荣誉院长让·奥杜兹等名家先后亮相,齐赴这场深圳之约。
这样高大上的设计周,集纳了全球设计界的顶尖作品与专业人群:堂内,大咖端坐,深圳论剑,头脑风暴,智慧激荡;场外,万千粉丝,百般创意,交互碰撞,热闹非凡。
这样接地气的设计周,大至工业设计,小到亲子活动,既提升了城市的创新品质和文化品味,又满足了大众如饥似渴的审美需求和用设计改变生活的朴素愿望。
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超越时间留驻于心。
年轻的深圳,何尝不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音乐季、设计周、文博会……决策者倾力打造的种种文化盛事,月月上演,全年无休。
新创意、新空间、新平台,深圳的文化创新举措不断推陈出新,大气布局,沉着落子,步步先机。凭借这城市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深圳诸多文化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是在一片惊叹与赞誉声中落地生根。
如果说文博会和读书月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双子星”,那么今年以来,依托新开创的音乐季、设计周等诸多“新星”加持的深圳,必然更加璀璨热烈,星光闪耀,亮点纷呈。
以此为动力,深圳文化创新的步伐迈得格外轻快——年轻城市骨血里奔流涌动的创新锐气、文化产业持续增长的蓬勃朝气,以及城市经济结构筋骨舒展、肌理畅通的健康元气扑面而来,干净澄澈,生生不息,让你猝不及防,眼花缭乱,却又拍案叫好,迷恋其中。
年轻的深圳,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努力,每前进一步,每转身一次,谁说不是惊才绝艳、风光万里?
文化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已成全球共识。一座城市的格调、品味,与其所倡导的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以设计为例。设计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变平凡为非凡。设计,包罗万象,无始无终。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未来;设计永远多元,触碰无限精彩。
深圳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第一个中国城市,在设计方面的成绩足够浓墨重彩:企业众多,人才聚集,实力雄厚,连续六年所获专业奖项居全国首位。设计强大的驱动力,不仅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直接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创新能力。
近年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文化+”新型业态,打造了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质量。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增长超过10%,占GDP的比重约10%。深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已打造42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20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其中,有1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领域覆盖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等。
毋庸置疑,深圳已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必须着眼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通过推动业态融合创新、做强做大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展会品牌、完善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等多项措施,深圳文创产业近年来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持续释放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深圳的文化创新路径始终明晰:以文化与创新为纽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速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融合,不断丰富和提升城市的创意基因与创新内涵。
文化创新成为跨界创新的实践力量,与产业结合,创造出引领市场消费、创新生活方式、激发商业创意、推动产业转型的新价值。比如深圳设计周,这本身就是深圳文化创新的一个大手笔设计,其目的就是要让创意设计元素覆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创意、创新和设计的产品成为城市的无形品牌。
以文化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以此促进城市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智造强市”转型,这是深圳文化创新的雄心与担当,更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使命与责任。
依赖于文化创新,深圳,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正睁大眼睛,迎接随时而至的惊喜。(作者 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