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外国政要为何盛赞“一带一路”?

外国政要为何盛赞“一带一路”?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外国政要盛赞“一带一路”具有世纪影响,是为全球造福,主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帮助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实现互联互通,开辟新的市场,促进投资和旅游,也有助于各国加深相互了解,推动建立公平、包容、和平的世界。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上午举行高级别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多国政要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认为这一倡议为各国发展提供方案,为民众福祉创造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5月14日新华社)

外国政要盛赞“一带一路”具有世纪影响,是为全球造福,主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帮助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实现互联互通,开辟新的市场,促进投资和旅游,也有助于各国加深相互了解,推动建立公平、包容、和平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启动4年来,沿线国家不仅体味到了中国的真诚,也分享了沉甸甸的红利。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卡姆奇克隧道段的通车让天堑变通途;亚吉铁路使中非友谊得以续写。当不少欠发达国家为扫盲焦虑时,北斗系统助推远程教育发力。从铁路、公路、水路,到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因为互联互通,实现了发展的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做大了利益蛋糕,各国人民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一带一路”是全球化面临挑战的产物。习近平主席把丝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活的灵魂,为解开羁绊中的人类文明困扰提供了金钥匙。当今世界,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语境下,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一直困扰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如何迈过这一“赤字陷阱”,全世界都在思考,都在苦苦寻求答案。

“一带一路”倡议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理念出发,在相互借力的前提下,追求平等互利、共享共赢,无疑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才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捧。

接地气的实现路径,才能使美好的愿景变现。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军,设施联通强化了硬支撑,贸易畅通成为合作推进剂,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注血送氧。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文化层面的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是深化合作的内驱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注重开展文化交流,使民心相通相连。参与国之间,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致力于构筑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厚实的民意保障。

外国政要盛赞“一带一路”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追求文明进步是人类的本性。“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是一条通向世界百花园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我们期待,这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达成更多共识,推进更多惠民项目落地,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广泛的造福世界人民。(南方网张全林)

[责任编辑:谭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