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来吧,赴一场城市文化的全民盛宴

来吧,赴一场城市文化的全民盛宴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以国际化视野拓宽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形成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菜单”,用国际化、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启迪、陶冶、涵养市民。

“叮铃铃……”闹铃把耳朵叫醒。周末,深圳人依然忙碌着,去享受城市文化生活的美好时光。

戏曲迷去“戏聚星期六”为喜欢的角儿叫声好;爱好音乐的人们到音乐厅享受一个优雅的“美丽星期天”;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周末剧场”看一场歌舞文艺表演;安静地在中心书城阅读的你、或者他,正聚精会神地听一场“深圳晚八点”的文化讲座、沉浸在 “温馨阅读夜”里……

这些,仅仅是深圳人文化生活的一个片段。

四月刚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余音缭绕,市民沉浸于艺术熏陶的喜悦,“深圳设计周”不仅建立国际设计界沟通交流的平台,还让市民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面向未来生活的创意设计。五月,第十三届文博会不仅促进了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还让市民领略了“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和艺术。

城市文化生活的品质,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准。

月月有盛会,每周有“雅集”。深圳城市管理者着力策划、设计并打造具有创新城市文化特点的活动,汇成散发着馨香的“深圳城市文化菜单”,邀约深圳人,赴一场城市文化生活的全民盛宴。

在这份城市文化菜单中,新春关爱行动、深圳设计周、文博会、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国际)科技影视周、国际创客周、国际马拉松赛等诸多文化品牌位列其中,可谓“德智体美劳”全覆盖,从本地居民到外来建设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几乎每位市民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文化“美食”。

在深圳,无论你身处城市的哪个地方,总有文化惠民、便民设施、活动出现在你的身边。全市公共图书馆640余个,近200家图书馆遍布全市“统一服务”、160台自助图书馆分布大街小巷。2016年,深圳市投入2350万元购买公益文化活动进社区近500场、放映公益电影1.8万余场;“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300余专家学者参与400多场讲座,“周末剧场”9年多来演出近500场……全市文化讲座活动近2000场,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0000余场次,超600万人次受益……

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是文化生命力的载体,市民在城市文化中润泽得以涵养。深圳不断探索、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加强文化场馆的软硬件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书城、社区舞台……街道、区、市1200座各类文化设施在深圳遍地开花,不断地增长。深圳还率先在国内实施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政策,拓展市民文化生活的空间,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文化成果。

为满足市民越来越高的文化生活的期待,深圳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创造出一批高品位的城市文化品牌。在已有的文博会、读书月、创意12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品牌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深圳设计周、“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国际)科技影视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国际创客周等一批文化创新品牌活动,精心设计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为市民奉献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大餐。

深圳以国际化视野拓宽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形成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菜单”,用国际化、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启迪、陶冶、涵养市民。2016年,发布了《深圳市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描绘未来5年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蓝图,推出一系列创新性重大举措,不断扩大城市文化的容量,努力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近年,深圳文化创新影响力在国内外日益扩大。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举行,在国际上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博会成交记录不断创新高,引领着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国文化第一展”;深圳读书月,超千万人次参与并受益;深圳“十大文化名片”的评选活动,与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融于一体,提升着市民的文明素养;文化创新、转型升级的“深圳样本”、“深圳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一批中央主流媒体以空前的密度轮番聚焦、深度报道……

深圳“城市文化菜单”推出的各项文化盛宴,生动诠释了文化创新发展的“深圳经验”,是城市管理者在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上,交出的一份出彩答卷。(作者:鲁卫平)

[责任编辑:谭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