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品牌文化活动锐意创新 文艺精品佳作不断涌现
深圳文化大餐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深圳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把每年11月定为深圳读书月。图为深圳中心书城。 资料图片
深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深圳当前要着力开展和深入推进“十大行动”,确保各项工作“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其中,第八项行动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牵引带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水平。
近年来,深圳艺术学校新址、宝安书城建成使用,当代艺术馆展陈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调剂书库、文化馆新馆等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全市有文化馆(站)64个,公共图书馆(室)627个,博物馆45个,一批区级和街道级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基层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
深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立足深圳文化发展实际,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保持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圳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市民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文明素养也得到极大提高。
1
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次
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和京剧、粤剧展演展示等活动,以及各类公益文化培训,提高了市民的艺术鉴赏力;“周末剧场”“戏聚星期六”“美丽星期天”“剧汇星期天”等高雅艺术活动品牌深入人心……深圳常年开展文化下基层、进校园、进厂区活动和文化关爱活动,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次,放映公益电影超过2万场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以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大剧院艺术节、文博会艺术节、交响音乐季、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创意十二月等为代表的品牌文化活动锐意创新,突出了精品性、创意性和参与性,一直深受市民欢迎,影响力不断提升。
“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深圳城市文化菜单,让市民全年都可以分享深圳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深圳国际创客周、中国杯帆船赛、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读书月、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创意十二月、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将接连上演,不但让市民享受文化成果,更进一步提升深圳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除了举办各项文艺活动,深圳还十分重视文艺创作,精品佳作不断涌现。10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大漠孤鸿》《忆故人》等5个节目入选第十一届全国桃李杯舞蹈展演活动名录;《风雪夜归人》《雷雨》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填补了深圳在该艺术奖项上的空白;大型评剧《风起同仁堂》经过改版,完成了同名电影的拍摄,组队参加文化部“群星奖”决赛、中国老年合唱节等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下半年,深圳还将推动创作《下南洋》等大型交响乐作品及舞剧作品,完善提升粤剧《南海疍家人》。
2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
近年来,深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949.70亿元,约占GDP的10%,成功列入文化部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深圳还创新“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等产业发展模式。其中,以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的“文化+科技”模式,为文化创意产业高端起步、跨越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技术保障,涌现出腾讯公司、A8音乐集团等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与旧城区、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改造相结合,建成了田面设计之都、观澜版画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目前,全市共有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68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3家,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重点领域。
3
“两城一都”建设成效初显,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深圳“两城一都”(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特色文化建设成效初显。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该赛事被正式列入“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合会(WFIMC)”成员,成功跻身国际常设性艺术赛事,成为“钢琴之城”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深圳钢琴公开赛、深圳钢琴音乐节成为常设性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
阅读让深圳更文明,也让深圳更有力量。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深圳被国际书商联盟评为“活力图书之城”,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下半年,深圳还将探索设立全民阅读基金,积极开展青少年阅读指导基地试点工作。加快制定实体书店扶持政策,探索“书吧+”为特色的基层阅读中心建设模式,改善基层阅读环境。
同时,深圳也在不断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每年组派文化交流团组近百批,承担“欢乐春节”“中国文化月(节)”等重大文化外交任务,进一步扩大深圳的文化影响。
市民说
深圳文化氛围让我舍不得离开
家住龙华的李小姐几年前曾因家庭变故回到老家一段时间,也曾动过留在老家的念头,但是最终她还是回到了深圳,舍不得的,就是深圳这么好的文化氛围。她告诉记者,在老家想听一场音乐会好难,即使偶尔有票价也太贵,但在深圳,经常有免费的音乐会,还有一些低票价演出,“几十块钱就够了”。各类讲座也是她最关注的,她说:“经常有一些名人来,白岩松、敬一丹的讲座我都听过。”
而家住福田的陈先生最喜欢的就是文博会,每年文博会他都前去“淘宝”,尤其是今年,许多其他国家的工艺品让他爱不释手,“我自己家里快摆不下了,外地的朋友来我也会送他们我挑选的工艺品。”
现场采访
和孩子过文化周末成为家庭传统
周末的中心书城,到处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与一些利用闲暇时间来读书的年轻人。书城比商场还受欢迎,似乎也是深圳人爱阅读的一个证明。
在中心书城北区台阶上,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他们顽皮的孩子。他们告诉记者,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和孩子一起过一个文化周末就成为了家里的一个传统——看剧、听音乐会、泡图书馆、逛书城……他们为此也做了很多准备,这位年轻的妈妈告诉记者:“常常看报纸,还有公众号,有许多讲座信息,还有免费的音乐会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参加《深圳人潜水初体验》讲座,“我们都喜欢海,孩子也从小就喜欢大海,但是都没有潜过水,正好可以了解下。”
像这对受访夫妇一样的深圳人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周末都是徜徉在各类文化活动中。
大数据
2016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949.70亿元,约占GDP的10%,成功列入文化部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文博会运作模式日益专业化,交易额屡创新高,2017年第十三届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240.848亿元,比上届增长10.28%。目前,全市有文化馆(站)64个,公共图书馆(室)627个,博物馆45个,一批区级和街道级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基层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